选择热点
- 荷兰莱顿大学
-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
- 巴西圣保罗大学 University of Sao Paulo, Brazil
- 台湾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n Taiwan
- 科技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 上海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 泗水大学(Ubaya)
- 印尼大学 universitas indonesia
- 越南某大学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
- 菲律宾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英格兰简史 Hammering the Celts 锤击凯尔特人(1272—1330)
发布时间:2025-01-05
来源:大学网站
英格兰简史 Hammering the Celts 锤击凯尔特人(1272—1330)亨利三世的继承人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皮肤黝黑,身高达6英尺2英寸(约合1.
88米),他既有普罗旺斯血统(母亲这边),也有金雀花家族血统。
父亲亨利三世的死讯传来之时,爱德华一世刚参加完十字军东征行动,正在返回途中于西西里岛作短暂停留。
由于不觉紧迫,他在法国待了两年,才于1274年抵达英格兰。
他时年35岁,曾把父亲亨利三世从贵族叛乱分子手中救出来,不过他早期支持过蒙德福特,认为有必要将王权置于宪法的框架下。
和金雀花家族其他成员一样,他也脾气暴躁,喜欢武力。
他准备像对待加斯科涅人一样对待凯尔特人。
他的好战之心破坏了他资源丰盈的和平之治。
他对待妻子卡斯提尔的埃莉诺(Eleanor of Castile)却十分温顺,两人共同生育了16个子女。
1274年,爱德华一世加冕为王,宴会场面的盛大是伦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官方下令修道院献上天鹅、孔雀、鹤、梭子鱼、鳗鱼和鲑鱼。
威斯敏斯特大厅宴会消耗掉了60头牛、40头猪和3000只鸡。
齐普赛街(Cheapside)的喷泉里流着红白葡萄酒。
骑士们放开马在大街上随便跑,之后谁逮到算谁的。
在能干的大法官罗伯特•伯内尔(Robert Burnell)的指点下,爱德华一世发布令状,宣布以百人为单位召集陪审团对民众不满的问题进行普查和登记,并派委员会成员收集 百户邑卷轴 (Hundred Rolls)的材料,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威斯敏斯特法令,这是以 大宪章 原则为基础的英格兰法律的主体。
这些法令涉及土地、贸易、教会和公共秩序,得到了一系列由贵族、骑士和市民组成的“上下”议会的认可,爱德华一世在执政的前15年间多次召开议会。
如果说亨利三世是“议会之父”的话,那么爱德华一世便是议会诞生的“助产士”。
爱德华一世登基之后最重大的举措便是调查封建贵族持有土地和管理地方法律的“资格凭证”,这可谓是权力的调查清册。
国王要求贵族亲自去巡回法庭证明自己的继承权,这种做法并不常见。
曾参加过苏格兰边界扩张运动的瓦伦讷伯爵(Earl of Warenne)被检查员要求出示财产许可证,他挥舞着家族先辈们在黑斯廷斯战役中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剑,大声说道:“这就是我的证明。
”爱德华一世的铁腕所针对的不仅仅是贵族。
13世纪70年代,威尔士首次实现国家统一。
乘亨利三世打仗之机,罗埃林大王及其孙子罗埃林•阿普•格鲁菲德(Llywelynap Gruffudd)掌握了威尔士大多数土地,亨利三世在1267年 蒙哥马利条约 (Treaty of Montgomery)中对此表示认可。
可是阿普•格鲁菲德曾是蒙德福特的盟友,还娶了后者的女儿,因此既然爱德华一世要求阿普•格鲁菲德在自己加冕登基之时前来恭贺,然而阿普•格鲁菲德没有出现,爱德华一世认为这是叛乱之举。
1277年,爱德华一世入侵威尔士北部,这是不列颠群岛历史上花费最高的一次军事行动,由此引发的仇恨一直持续至今。
一支15000人的职业军队在切斯特集合,此外还有海岸搬运工、修路工人和行李搬运车。
一位来自法国萨瓦的建筑师马斯特•詹姆斯(Master James)奉爱德华一世之命率领来自全国各地的泥瓦匠一同前往。
到8月,皇家军队已经穿越格温内思郡,朝安格尔西岛进发。
沿途一路收割庄稼,一则供士兵吃饭之用,二则不给威尔士军队留下一粒粮食。
罗埃林大王很快不战而降,表示臣服于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一世还要求他缴纳高达50000英镑的罚金。
罗埃林大王表示支付不起,因此不得不接受英格兰司法处置。
罗埃林大王的弟弟达维德(Dafydd)又于3年后掀起叛乱。
1282年,阿普•格鲁菲德战死,而达维德则被处以绞刑并肢解,他是以叛国罪标准处罚的第一位牺牲者。
从此,罗埃林家族一蹶不振。
爱德华一世的征服活动开始变得顺风顺水。
马斯特•詹姆斯在威尔士北部修建的城堡参照了法国勒旺的十字军城堡,旨在“震慑”威尔士人。
卡那封城堡借鉴了君士坦丁堡城墙的主题,这也唤起了爱德华一世建立一个北欧帝国的梦想。
他接受了亚瑟王的“王冠”,声称自己在格拉斯顿堡发现并重新埋葬了亚瑟王及其妻子格尼维尔(Guinevere)的遗骸。
博马里斯城堡、哈莱克城堡、卡那封城堡和康威城堡周围是专为防御而建的乡村或设防的城镇,与加斯科涅很相似,这些城堡时至今日在地图上仍然很显眼。
随着这些英格兰殖民者陆续到来,威尔士人被禁止持有财产或在城墙内从事贸易。
征服威尔士之后,爱德华一世把目光投向苏格兰。
1286年,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1249—1286年在位)去世,他的死引起了约翰•巴里奥(John Balliol)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之间的王位争夺战。
边界以北的英格兰主权要追溯到苏格兰国王不时向撒克逊国王表忠心时期,此时爱德华一世希望通过支持巴里奥重新获得这些权利。
此举激怒了苏格兰贵族,他们采取了行动,那就是向法国求援。
此举已经成为苏格兰的习惯作法,每当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出现麻烦,就会向法国求援。
爱德华一世兵力强大,如果他不是残酷镇压凯尔特地区的话,完全可以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建成一个联合王国。
但他没有,于是此时的爱德华一世陷入了中世纪英格兰君主经常面对的局面,那就是腹背受敌,一边是愤恨满满的凯尔特人,另一边是投机取巧的法国人。
1290年,爱德华一世为了补充军费,竟将英格兰境内的所有犹太人驱逐出境,并抢夺那些欠犹太人债的人的财产。
大约3000名犹太人赶往东部港口,坐船逃往波兰和波罗的海诸国避难,直到后来克伦威尔请犹太人回国,他们才敢回到故土。
同年,埃莉诺王后在林肯郡去世,爱德华一世为此伤心不已。
他将妻子的遗体运回伦敦,沿途灵柩每停一处,便在此处竖起“巨型”十字架,最后一处便是伦敦的查令十字街(Charing Cross)。
爱德华一世对于威尔士的镇压活动是中世纪英国花费最大的军事政府行动,建立了包括哈莱克城堡在内的一系列的军事堡垒,旨在对威尔士人起到震慑作用。
爱德华一世此时资金不足。
他动用国王私用金,将自己的私人“衣橱”改造成一间“机密”室,供国王身边顾问所组成的机密委员会商谈之用,此举违反了亨利三世所制定的宪章的相关条例。
然而世间万物皆有代价。
爱德华一世意识到,臣民们“担心他们出于慷慨和好心上交给我们的贡金和税收……有朝一日会成为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强制性义务”。
他是第一位清晰阐明金钱和民意之间关系的君主。
于是,他于1295年召集新的议会,这被称作“模范议会”(Model Parliament),目的是投票拨款继续投入战争。
他将伯爵、男爵、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会集在一间宽敞的大厅里,此外还有来自70个市镇的292名平民代表。
这是首个两院制议会,议会成立后很快便投入工作。
爱德华一世每年的战争开销高达25万英镑。
1296年,苏格兰的巴里奥迫于贵族势力,宣布不再效忠爱德华一世,作为回应,爱德华一世下令在边城贝里克大开杀戒。
巴里奥被迫退位,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受侮辱,被摘下王冠,夺走权杖和宝球,然后以囚犯的身份被押往英格兰。
苏格兰的“命运之石”斯昆石(stone of Scone)也一同被送来。
这块石头除了1950年被短暂偷走之外,一直摆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爱德华一世的宝座下面,直到1996年约翰•梅杰政府将其作为传国宝交还苏格兰。
一位叫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的苏格兰贵族树起了反抗的旗帜,他在斯特灵(Stirling)城外击败了英格兰军队,用一名收税官的皮肤做了一条腰带。
华莱士差不多逍遥了十余年,直到1305年最终被捕,他被送往伦敦施绞刑并肢解。
即便如此,对苏格兰的震慑力依然不够。
一年后,罗伯特•布鲁斯继承华莱士的衣钵,自立为苏格兰国王。
爱德华一世勃然大怒,下令杀害了布鲁斯在英格兰境内的所有亲属,并为300名贵族授爵,然后派他们去打响苏格兰最后一役。
在北上途中,68岁的爱德华一世在卡莱尔(Carlisle)附近病倒。
他下令随从扶他坐上马背,以便继续领兵前进,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
爱德华一世被称作“一位伟大却可怕的国王……热衷领土征服,可堪骑士精神楷模”。
他位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坟墓朴实无华,上面刻有“‘苏格兰人之锤’爱德华一世安葬于此”的字样。
不过,他对苏格兰的打击并未带来和平,相反这令凯尔特人纷纷揭竿而起。
新任国王是时年23岁的爱德华二世(1307—1327年在位),他和热爱征战的父亲截然不同,有人甚至质疑他不是爱德华一世亲生的。
在他登基之时,正要迎娶法国国王年仅12岁的女儿伊莎贝拉公主。
与很多嫁给软弱的英格兰国王的王后一样,伊莎贝拉本身也很不简单。
新娘伊莎贝拉发现爱德华二世与其男性好友皮尔斯•格威斯顿(Piers Gaveston)两人言行轻佻,后者曾被爱德华一世流放,原因是怕他教坏年轻的爱德华二世,可爱德华二世登基后又将他召了回来。
两人在婚宴上的奇怪举止令伊莎贝拉的家族震惊不已,格威斯顿竟然身穿镶有珍珠的紫色衣服(王室专用)出席婚礼,到后来众人实在看不下去,只好纷纷愤然离席。
不论爱德华二世是否是同性恋,他对格威斯顿的迷恋都是显而易见的。
英格兰当时设有令国王不能忽视的独立委员会,爱德华二世继位之初便试图废除他父亲爱德华一世赋予该委员会的权力,此事引起轩然大波。
1308年,该委员会宣布效忠于“王位”,而不是国王本人,然后将格威斯顿驱逐出境。
爱德华二世发疯般地强烈要求释放格威斯顿回来,结果格威斯顿被抓,并被当场处死。
悲痛欲绝的爱德华二世将格威斯顿的尸首放在身边长达月余,直到有人把臭气熏天的尸体拖走才算了事。
爱德华一世深爱埃莉诺王后,正好压制了好战嗜血的本性。
在埃莉诺王后死后,爱德华一世沿着她的墓道修建了“挚爱女王”十字架。
图为北安普敦郡的哈灵顿。
两年后,爱德华二世继续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誓要令苏格兰人臣服脚下。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但在战略方面却只知皮毛。
他率领一支庞大却未受训练的队伍北上,试图解救斯特灵一座被围困的城堡,结果在镇外的班诺克本遭到罗伯特•布鲁斯率领的一小队苏格兰人马的埋伏。
随后两场战役爱德华二世的惨败可谓是英格兰军队在不列颠本土自黑斯廷斯战役之后最丢脸的失败。
爱德华二世的军队折损三分之二,他不得不从邓巴坐船逃走。
格威斯顿死后,爱德华二世的新欢是冷酷无情、不受欢迎的休•德斯潘塞(HughDespenser)。
他被封为格洛斯特伯爵(Earl of Gloucester),在格拉摩根郡和喀麦登郡拥有大片边界土地。
然而,他又让国王批准自己占有高尔半岛和厄斯克原先属于德克莱尔家族的土地。
这是对土地继承权的极大威胁,贵族们忍无可忍,其结果就是联合起来向国王开战。
贵族们的首领是边界领主“莫蒂默”的罗杰(Roger of Mortimer),他被德斯潘塞逼得不得不逃往法国。
1325年,莫蒂默见到了和爱德华二世感情疏远的王后伊莎贝拉,她此时29岁,两人都对爱德华二世身边自命不凡的休•德斯潘塞恨之入骨。
伊莎贝拉英姿飒爽,聪颖过人,她称“我丈夫和我之间有了第三者。
除非大仇得报,否则我就要以寡妇的身份哀伤终老”。
而她所做的远非如此。
在巴黎,她和莫蒂默成为情人,这对法国宫廷而言是一桩巨大的丑闻,她哥哥法国国王亲自下令将两人流放到佛兰德斯。
爱德华二世与法国公主伊莎贝拉的婚礼完全就是一场灾难。
国王全程都在讨好友人皮尔斯•格维斯顿,法国人愤而离席。
一年之内,伊莎贝拉得到了英格兰不少持不同政见的贵族的支持,准备放手一搏。
1326年9月,她和莫蒂默从东安格利亚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得爱德华二世与德斯潘塞逃往西部,在那里德斯潘塞最终被捕,并在赫里福郡当着她的面受审。
他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被吊起来阉割,被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殖器被火烧,然后处以绞刑,并在意识仍然清醒(令人惊奇)的情况下被开膛破肚。
伊莎贝拉的绰号是“法国母狼”,这绝非浪得虚名。
休•德斯潘塞当着伊莎贝拉女王的面遭到处决,画面相当血腥残暴,既有阉割和开膛破肚,又有吊死和五马分尸。
这种针对叛国者的死刑相当流行,直至17世纪一直被人效仿。
在如何处置丈夫爱德华二世的问题上,伊莎贝拉王后感到很头痛。
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召开的议会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后来的理查二世和查理一世身上:如何处置一位曾以上帝之名被施涂油礼的正统国王。
就连贵族们也犯了愁。
爱德华二世没有受审,因为他没有犯下任何罪行。
主教们认为,不能废黜一国之主,只能请其退位。
1327年1月,当爱德华二世在凯尼尔沃思听到这个提议时,他含泪同意了,提出由伊莎贝拉所生的14岁儿子接替他的王位,王子的名字也是爱德华。
加冕礼如期举行,前国王被送往伯克利城堡(Berkeley Castle),并于同年被人杀害,这很有可能是伊莎贝拉指使的结果。
传言爱德华二世是被一柄烧红的长矛刺穿身体而死,这暗指他是一名同性恋,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只是宣传的一种手段罢了。
他也许是被掐死的。
爱德华二世统治英格兰长达22年,尽管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并无多大建树,但在文化和服饰方面却令英格兰有所发展。
爱德华二世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最主要的表现是他出资修建哥特式建筑和研究泥金写本(illuminatedmanuscript)。
在威尔斯那些安静的楼梯和牧师会礼堂也可以追溯到他统治的时期。
他还是第一位在牛津和剑桥创办学院的国王,他还下令印制精美的诗集和福音书。
不过这些对于一个连自己王位都保不住的国王而言一钱不值。
他退位后,莫蒂默和伊莎贝拉作为年幼的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的摄政者,在英格兰实行独裁统治。
现当代画家所描绘的克雷西战役。
在百年战争的前半段,英国凭借长弓压制了使用笨重十字弓的法国。
英国的旗帜不仅有代表英国的雄狮,而且在周围点缀着法国的百合花。
正如爱德华二世不同于爱德华一世一样,爱德华三世也不同于自己的父亲。
他生活在母亲的暴政之下,直到1330年年满17岁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当时,伊莎贝拉和莫蒂默正在诺丁汉城堡,爱德华三世和23名贵族从秘道偷偷前去捉住了两人。
伊莎贝拉当时身怀六甲,她请求爱德华三世不要让莫蒂默遭受绞刑和肢解的折磨,他同意了。
之后莫蒂默被送往伦敦处决,伊莎贝拉则被放逐到诺福克的赖辛城堡,在那里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
自此,爱德华三世正式掌权,并成长为英格兰最具骑士风度的君主。
【英格兰简史 Hammering the Celts 锤击凯尔特人(1272—1330)查看网站:[db:时间]】
88米),他既有普罗旺斯血统(母亲这边),也有金雀花家族血统。
父亲亨利三世的死讯传来之时,爱德华一世刚参加完十字军东征行动,正在返回途中于西西里岛作短暂停留。
由于不觉紧迫,他在法国待了两年,才于1274年抵达英格兰。
他时年35岁,曾把父亲亨利三世从贵族叛乱分子手中救出来,不过他早期支持过蒙德福特,认为有必要将王权置于宪法的框架下。
和金雀花家族其他成员一样,他也脾气暴躁,喜欢武力。
他准备像对待加斯科涅人一样对待凯尔特人。
他的好战之心破坏了他资源丰盈的和平之治。
他对待妻子卡斯提尔的埃莉诺(Eleanor of Castile)却十分温顺,两人共同生育了16个子女。
1274年,爱德华一世加冕为王,宴会场面的盛大是伦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官方下令修道院献上天鹅、孔雀、鹤、梭子鱼、鳗鱼和鲑鱼。
威斯敏斯特大厅宴会消耗掉了60头牛、40头猪和3000只鸡。
齐普赛街(Cheapside)的喷泉里流着红白葡萄酒。
骑士们放开马在大街上随便跑,之后谁逮到算谁的。
在能干的大法官罗伯特•伯内尔(Robert Burnell)的指点下,爱德华一世发布令状,宣布以百人为单位召集陪审团对民众不满的问题进行普查和登记,并派委员会成员收集 百户邑卷轴 (Hundred Rolls)的材料,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威斯敏斯特法令,这是以 大宪章 原则为基础的英格兰法律的主体。
这些法令涉及土地、贸易、教会和公共秩序,得到了一系列由贵族、骑士和市民组成的“上下”议会的认可,爱德华一世在执政的前15年间多次召开议会。
如果说亨利三世是“议会之父”的话,那么爱德华一世便是议会诞生的“助产士”。
爱德华一世登基之后最重大的举措便是调查封建贵族持有土地和管理地方法律的“资格凭证”,这可谓是权力的调查清册。
国王要求贵族亲自去巡回法庭证明自己的继承权,这种做法并不常见。
曾参加过苏格兰边界扩张运动的瓦伦讷伯爵(Earl of Warenne)被检查员要求出示财产许可证,他挥舞着家族先辈们在黑斯廷斯战役中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剑,大声说道:“这就是我的证明。
”爱德华一世的铁腕所针对的不仅仅是贵族。
13世纪70年代,威尔士首次实现国家统一。
乘亨利三世打仗之机,罗埃林大王及其孙子罗埃林•阿普•格鲁菲德(Llywelynap Gruffudd)掌握了威尔士大多数土地,亨利三世在1267年 蒙哥马利条约 (Treaty of Montgomery)中对此表示认可。
可是阿普•格鲁菲德曾是蒙德福特的盟友,还娶了后者的女儿,因此既然爱德华一世要求阿普•格鲁菲德在自己加冕登基之时前来恭贺,然而阿普•格鲁菲德没有出现,爱德华一世认为这是叛乱之举。
1277年,爱德华一世入侵威尔士北部,这是不列颠群岛历史上花费最高的一次军事行动,由此引发的仇恨一直持续至今。
一支15000人的职业军队在切斯特集合,此外还有海岸搬运工、修路工人和行李搬运车。
一位来自法国萨瓦的建筑师马斯特•詹姆斯(Master James)奉爱德华一世之命率领来自全国各地的泥瓦匠一同前往。
到8月,皇家军队已经穿越格温内思郡,朝安格尔西岛进发。
沿途一路收割庄稼,一则供士兵吃饭之用,二则不给威尔士军队留下一粒粮食。
罗埃林大王很快不战而降,表示臣服于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一世还要求他缴纳高达50000英镑的罚金。
罗埃林大王表示支付不起,因此不得不接受英格兰司法处置。
罗埃林大王的弟弟达维德(Dafydd)又于3年后掀起叛乱。
1282年,阿普•格鲁菲德战死,而达维德则被处以绞刑并肢解,他是以叛国罪标准处罚的第一位牺牲者。
从此,罗埃林家族一蹶不振。
爱德华一世的征服活动开始变得顺风顺水。
马斯特•詹姆斯在威尔士北部修建的城堡参照了法国勒旺的十字军城堡,旨在“震慑”威尔士人。
卡那封城堡借鉴了君士坦丁堡城墙的主题,这也唤起了爱德华一世建立一个北欧帝国的梦想。
他接受了亚瑟王的“王冠”,声称自己在格拉斯顿堡发现并重新埋葬了亚瑟王及其妻子格尼维尔(Guinevere)的遗骸。
博马里斯城堡、哈莱克城堡、卡那封城堡和康威城堡周围是专为防御而建的乡村或设防的城镇,与加斯科涅很相似,这些城堡时至今日在地图上仍然很显眼。
随着这些英格兰殖民者陆续到来,威尔士人被禁止持有财产或在城墙内从事贸易。
征服威尔士之后,爱德华一世把目光投向苏格兰。
1286年,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1249—1286年在位)去世,他的死引起了约翰•巴里奥(John Balliol)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之间的王位争夺战。
边界以北的英格兰主权要追溯到苏格兰国王不时向撒克逊国王表忠心时期,此时爱德华一世希望通过支持巴里奥重新获得这些权利。
此举激怒了苏格兰贵族,他们采取了行动,那就是向法国求援。
此举已经成为苏格兰的习惯作法,每当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出现麻烦,就会向法国求援。
爱德华一世兵力强大,如果他不是残酷镇压凯尔特地区的话,完全可以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建成一个联合王国。
但他没有,于是此时的爱德华一世陷入了中世纪英格兰君主经常面对的局面,那就是腹背受敌,一边是愤恨满满的凯尔特人,另一边是投机取巧的法国人。
1290年,爱德华一世为了补充军费,竟将英格兰境内的所有犹太人驱逐出境,并抢夺那些欠犹太人债的人的财产。
大约3000名犹太人赶往东部港口,坐船逃往波兰和波罗的海诸国避难,直到后来克伦威尔请犹太人回国,他们才敢回到故土。
同年,埃莉诺王后在林肯郡去世,爱德华一世为此伤心不已。
他将妻子的遗体运回伦敦,沿途灵柩每停一处,便在此处竖起“巨型”十字架,最后一处便是伦敦的查令十字街(Charing Cross)。
爱德华一世对于威尔士的镇压活动是中世纪英国花费最大的军事政府行动,建立了包括哈莱克城堡在内的一系列的军事堡垒,旨在对威尔士人起到震慑作用。
爱德华一世此时资金不足。
他动用国王私用金,将自己的私人“衣橱”改造成一间“机密”室,供国王身边顾问所组成的机密委员会商谈之用,此举违反了亨利三世所制定的宪章的相关条例。
然而世间万物皆有代价。
爱德华一世意识到,臣民们“担心他们出于慷慨和好心上交给我们的贡金和税收……有朝一日会成为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强制性义务”。
他是第一位清晰阐明金钱和民意之间关系的君主。
于是,他于1295年召集新的议会,这被称作“模范议会”(Model Parliament),目的是投票拨款继续投入战争。
他将伯爵、男爵、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会集在一间宽敞的大厅里,此外还有来自70个市镇的292名平民代表。
这是首个两院制议会,议会成立后很快便投入工作。
爱德华一世每年的战争开销高达25万英镑。
1296年,苏格兰的巴里奥迫于贵族势力,宣布不再效忠爱德华一世,作为回应,爱德华一世下令在边城贝里克大开杀戒。
巴里奥被迫退位,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受侮辱,被摘下王冠,夺走权杖和宝球,然后以囚犯的身份被押往英格兰。
苏格兰的“命运之石”斯昆石(stone of Scone)也一同被送来。
这块石头除了1950年被短暂偷走之外,一直摆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爱德华一世的宝座下面,直到1996年约翰•梅杰政府将其作为传国宝交还苏格兰。
一位叫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的苏格兰贵族树起了反抗的旗帜,他在斯特灵(Stirling)城外击败了英格兰军队,用一名收税官的皮肤做了一条腰带。
华莱士差不多逍遥了十余年,直到1305年最终被捕,他被送往伦敦施绞刑并肢解。
即便如此,对苏格兰的震慑力依然不够。
一年后,罗伯特•布鲁斯继承华莱士的衣钵,自立为苏格兰国王。
爱德华一世勃然大怒,下令杀害了布鲁斯在英格兰境内的所有亲属,并为300名贵族授爵,然后派他们去打响苏格兰最后一役。
在北上途中,68岁的爱德华一世在卡莱尔(Carlisle)附近病倒。
他下令随从扶他坐上马背,以便继续领兵前进,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
爱德华一世被称作“一位伟大却可怕的国王……热衷领土征服,可堪骑士精神楷模”。
他位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坟墓朴实无华,上面刻有“‘苏格兰人之锤’爱德华一世安葬于此”的字样。
不过,他对苏格兰的打击并未带来和平,相反这令凯尔特人纷纷揭竿而起。
新任国王是时年23岁的爱德华二世(1307—1327年在位),他和热爱征战的父亲截然不同,有人甚至质疑他不是爱德华一世亲生的。
在他登基之时,正要迎娶法国国王年仅12岁的女儿伊莎贝拉公主。
与很多嫁给软弱的英格兰国王的王后一样,伊莎贝拉本身也很不简单。
新娘伊莎贝拉发现爱德华二世与其男性好友皮尔斯•格威斯顿(Piers Gaveston)两人言行轻佻,后者曾被爱德华一世流放,原因是怕他教坏年轻的爱德华二世,可爱德华二世登基后又将他召了回来。
两人在婚宴上的奇怪举止令伊莎贝拉的家族震惊不已,格威斯顿竟然身穿镶有珍珠的紫色衣服(王室专用)出席婚礼,到后来众人实在看不下去,只好纷纷愤然离席。
不论爱德华二世是否是同性恋,他对格威斯顿的迷恋都是显而易见的。
英格兰当时设有令国王不能忽视的独立委员会,爱德华二世继位之初便试图废除他父亲爱德华一世赋予该委员会的权力,此事引起轩然大波。
1308年,该委员会宣布效忠于“王位”,而不是国王本人,然后将格威斯顿驱逐出境。
爱德华二世发疯般地强烈要求释放格威斯顿回来,结果格威斯顿被抓,并被当场处死。
悲痛欲绝的爱德华二世将格威斯顿的尸首放在身边长达月余,直到有人把臭气熏天的尸体拖走才算了事。
爱德华一世深爱埃莉诺王后,正好压制了好战嗜血的本性。
在埃莉诺王后死后,爱德华一世沿着她的墓道修建了“挚爱女王”十字架。
图为北安普敦郡的哈灵顿。
两年后,爱德华二世继续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誓要令苏格兰人臣服脚下。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但在战略方面却只知皮毛。
他率领一支庞大却未受训练的队伍北上,试图解救斯特灵一座被围困的城堡,结果在镇外的班诺克本遭到罗伯特•布鲁斯率领的一小队苏格兰人马的埋伏。
随后两场战役爱德华二世的惨败可谓是英格兰军队在不列颠本土自黑斯廷斯战役之后最丢脸的失败。
爱德华二世的军队折损三分之二,他不得不从邓巴坐船逃走。
格威斯顿死后,爱德华二世的新欢是冷酷无情、不受欢迎的休•德斯潘塞(HughDespenser)。
他被封为格洛斯特伯爵(Earl of Gloucester),在格拉摩根郡和喀麦登郡拥有大片边界土地。
然而,他又让国王批准自己占有高尔半岛和厄斯克原先属于德克莱尔家族的土地。
这是对土地继承权的极大威胁,贵族们忍无可忍,其结果就是联合起来向国王开战。
贵族们的首领是边界领主“莫蒂默”的罗杰(Roger of Mortimer),他被德斯潘塞逼得不得不逃往法国。
1325年,莫蒂默见到了和爱德华二世感情疏远的王后伊莎贝拉,她此时29岁,两人都对爱德华二世身边自命不凡的休•德斯潘塞恨之入骨。
伊莎贝拉英姿飒爽,聪颖过人,她称“我丈夫和我之间有了第三者。
除非大仇得报,否则我就要以寡妇的身份哀伤终老”。
而她所做的远非如此。
在巴黎,她和莫蒂默成为情人,这对法国宫廷而言是一桩巨大的丑闻,她哥哥法国国王亲自下令将两人流放到佛兰德斯。
爱德华二世与法国公主伊莎贝拉的婚礼完全就是一场灾难。
国王全程都在讨好友人皮尔斯•格维斯顿,法国人愤而离席。
一年之内,伊莎贝拉得到了英格兰不少持不同政见的贵族的支持,准备放手一搏。
1326年9月,她和莫蒂默从东安格利亚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得爱德华二世与德斯潘塞逃往西部,在那里德斯潘塞最终被捕,并在赫里福郡当着她的面受审。
他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被吊起来阉割,被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殖器被火烧,然后处以绞刑,并在意识仍然清醒(令人惊奇)的情况下被开膛破肚。
伊莎贝拉的绰号是“法国母狼”,这绝非浪得虚名。
休•德斯潘塞当着伊莎贝拉女王的面遭到处决,画面相当血腥残暴,既有阉割和开膛破肚,又有吊死和五马分尸。
这种针对叛国者的死刑相当流行,直至17世纪一直被人效仿。
在如何处置丈夫爱德华二世的问题上,伊莎贝拉王后感到很头痛。
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召开的议会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后来的理查二世和查理一世身上:如何处置一位曾以上帝之名被施涂油礼的正统国王。
就连贵族们也犯了愁。
爱德华二世没有受审,因为他没有犯下任何罪行。
主教们认为,不能废黜一国之主,只能请其退位。
1327年1月,当爱德华二世在凯尼尔沃思听到这个提议时,他含泪同意了,提出由伊莎贝拉所生的14岁儿子接替他的王位,王子的名字也是爱德华。
加冕礼如期举行,前国王被送往伯克利城堡(Berkeley Castle),并于同年被人杀害,这很有可能是伊莎贝拉指使的结果。
传言爱德华二世是被一柄烧红的长矛刺穿身体而死,这暗指他是一名同性恋,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只是宣传的一种手段罢了。
他也许是被掐死的。
爱德华二世统治英格兰长达22年,尽管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并无多大建树,但在文化和服饰方面却令英格兰有所发展。
爱德华二世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最主要的表现是他出资修建哥特式建筑和研究泥金写本(illuminatedmanuscript)。
在威尔斯那些安静的楼梯和牧师会礼堂也可以追溯到他统治的时期。
他还是第一位在牛津和剑桥创办学院的国王,他还下令印制精美的诗集和福音书。
不过这些对于一个连自己王位都保不住的国王而言一钱不值。
他退位后,莫蒂默和伊莎贝拉作为年幼的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的摄政者,在英格兰实行独裁统治。
现当代画家所描绘的克雷西战役。
在百年战争的前半段,英国凭借长弓压制了使用笨重十字弓的法国。
英国的旗帜不仅有代表英国的雄狮,而且在周围点缀着法国的百合花。
正如爱德华二世不同于爱德华一世一样,爱德华三世也不同于自己的父亲。
他生活在母亲的暴政之下,直到1330年年满17岁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当时,伊莎贝拉和莫蒂默正在诺丁汉城堡,爱德华三世和23名贵族从秘道偷偷前去捉住了两人。
伊莎贝拉当时身怀六甲,她请求爱德华三世不要让莫蒂默遭受绞刑和肢解的折磨,他同意了。
之后莫蒂默被送往伦敦处决,伊莎贝拉则被放逐到诺福克的赖辛城堡,在那里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
自此,爱德华三世正式掌权,并成长为英格兰最具骑士风度的君主。
【英格兰简史 Hammering the Celts 锤击凯尔特人(1272—1330)查看网站:[db:时间]】
相关阅读
目录列表
资讯列表
英语资讯
共0条评论
网友评论温馨提示: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请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