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热点
- 荷兰莱顿大学
-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
- 巴西圣保罗大学 University of Sao Paulo, Brazil
- 台湾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n Taiwan
- 科技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 上海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 泗水大学(Ubaya)
- 印尼大学 universitas indonesia
- 越南某大学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
- 菲律宾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百喻经之五: 渴见水喻
发布时间:2025-01-06
来源:大学网站
§5 渴见水喻(5) GETTING THIRSTY ON SEEING WATER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
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旁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Once there was a fellow desperately in need of water for his thirst.
On seeing the blazing fog, he mistook it for water.
He pursued it until he reached the Indus River.
But he only looked at it without drinking.
A bystander asked, "You are suffering from thirst.
How that you have found water, why don't you drink it?
"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
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The fellow answered, "If I could drink up all that water, I would do it.
Since there is more water than I can finish, I would rather not drink it at all.
"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
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As soon as people heard this, they laughed aloud at him.
The heretics, acting against all senses and reasons, think since they are unable to keep all the Buddhist commandments, they refuse to accept any of them.
They will never attain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 and thus subject to transmigration in time to come.
They are just like that stupid thirsty fellow who gets laughed at by his contemporaries.
注释:①热时焰: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折射的影像、幻景,在干旱温差大的地方易产生。
②辛头河:音译,印度河。
③道分:指对佛教教义的领会、觉悟。
白话:从前有一位愚蠢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口干渴极了,要马上喝水,看见了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以为是水,立即追上这片虚幻的水气,一直到了印度河。
到了水边,面对着河水却不喝。
旁边的人对他说:你如此干渴,追逐寻找水,现在到了河边,为何不痛饮?
”愚蠢的人回答说:如果能将水喝干,我就喝,可这河水滔滔不绝,不可能喝完,因此才不喝。
”当时在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大声地讥笑他。
这就好比其他学派,用巧取的诡辩来掩饰自身,不能用佛家的行为和道德来约束,因此不接受它。
而使今后不能够觉悟,在生死轮回中承受苦难。
这就同那位愚蠢的人,口渴找到了河水却又不喝,被人们讥笑的道理相同。
源流: 中阿含经 卷三十二:譬如有人以渴入池而反渴还。
(见 中华大藏经 第三十一册第六八四页)解说:佛经中多有受持一戒而得道的记载。
世间众生于浩瀚之法海,取其一瓢而饮,受持而行,也可祛除生死烦恼。
法句譬喻经 卷二载:有位大商贾,名叫波利,与五百估客入海求宝。
当时海神掬著一捧水问波利道:「海水多呢,还是这一掬水多?
」他答道:「这一掬水为多。
海水虽多,无益于应急时用,不能救那饥渴之人:这一掬水虽少,恰碰上渴者,便可持用与他,以救性命。
」(可参见 大正藏 第四册第五八五页)辨析:在故事的结尾,愚人的行为已经与初衷发生了背离,前者即开端,问题在于口渴找水”,后者即结果是能不能把水喝完”。
由佛教的教义来看,世人尽管不是愚人,至少也是未开智”之人,他们总是在有我”之中绕圈子,永远也无法满足。
要想彻底解脱,只有达到无我”的境地,才能不再患得患失。
一个人贫穷,就难免想有财富,有了财富又要名声、地位、长寿,永无休止,也永不安宁。
口渴要喝水,有了水,还非要喝完不可。
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能够从中体察出一点有价值的思想,即防止永无止境的利欲之心,是完全有必要的。
人生还是洒脱一点儿好,人到无求品自高”。
(摘自 百喻经注释与辨析 荆三隆 邵之茜著)供您思考:圣法法师在 百喻故事广释 中说:这个故事譬如我们众生自无始以来六道轮回,已经受无量无边的苦报。
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能解脱生死的方法。
又觉得佛法无边,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如何能学得完呢?
而且修行之路又那么遥远——三祇修六度。
何时才能修成功呢?
所以望佛兴叹!
不肯用功修行,也不肯研究佛法。
读一年书有一年的学问和知识。
读二年即有二年的知识学问。
就是不在学校读书,一面做事一面求学(在家)也可以升学,读书也并非考到博士学位不可——有多少知识就能做多少事情。
佛法流传世间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传来中国也已经有二千年历史。
佛法已经深入民间,和一般人的信仰打成一片。
可以说金字招牌老字号,外道常常欲利用这金字招牌而招摇撞骗!
又不肯虚心研究佛法。
只把佛法的名词盗窃来改造一下,或寻章摘句地参杂些邪知邪见,就胡乱说一通,欺骗了自己,又欺骗他人。
一盲牵众盲,相牵落火坑地入魔道。
这岂只是口渴不饮,而是饮毒解渴!
自残慧命,而且毒了无数众生的慧命,实在可怜可愍!
比那口渴不饮者还要可怜呢?
”圣法法师说:饮毒解渴,比那口渴不饮者还要可怜。
”好比因不能学尽佛法而不学,却把邪师邪说的话当作佛法来吸收,饮毒解渴”自杀法身慧命,此类愚人更可怜矣。
离开圣法法师所说至今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此类邪见邪说的影响越来越厉害,所谓佛经这么多,你能学得完吗?
”三藏十二部让他人去深入,我们用不着多学法,越学越杂。
”小智不及愚。
”必须等烦恼断了,才能深入经藏。
”使很多本有善根的佛弟子一听此话,便抛弃了广学多闻的心愿,违背了佛陀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和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教导。
相反,对此类邪知邪见却学而不倦,从此就陷入了乱法”、灭法”的罪业深渊。
【百喻经之五: 渴见水喻查看网站:[db:时间]】
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旁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Once there was a fellow desperately in need of water for his thirst.
On seeing the blazing fog, he mistook it for water.
He pursued it until he reached the Indus River.
But he only looked at it without drinking.
A bystander asked, "You are suffering from thirst.
How that you have found water, why don't you drink it?
"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
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The fellow answered, "If I could drink up all that water, I would do it.
Since there is more water than I can finish, I would rather not drink it at all.
"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
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As soon as people heard this, they laughed aloud at him.
The heretics, acting against all senses and reasons, think since they are unable to keep all the Buddhist commandments, they refuse to accept any of them.
They will never attain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 and thus subject to transmigration in time to come.
They are just like that stupid thirsty fellow who gets laughed at by his contemporaries.
注释:①热时焰: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折射的影像、幻景,在干旱温差大的地方易产生。
②辛头河:音译,印度河。
③道分:指对佛教教义的领会、觉悟。
白话:从前有一位愚蠢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口干渴极了,要马上喝水,看见了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以为是水,立即追上这片虚幻的水气,一直到了印度河。
到了水边,面对着河水却不喝。
旁边的人对他说:你如此干渴,追逐寻找水,现在到了河边,为何不痛饮?
”愚蠢的人回答说:如果能将水喝干,我就喝,可这河水滔滔不绝,不可能喝完,因此才不喝。
”当时在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大声地讥笑他。
这就好比其他学派,用巧取的诡辩来掩饰自身,不能用佛家的行为和道德来约束,因此不接受它。
而使今后不能够觉悟,在生死轮回中承受苦难。
这就同那位愚蠢的人,口渴找到了河水却又不喝,被人们讥笑的道理相同。
源流: 中阿含经 卷三十二:譬如有人以渴入池而反渴还。
(见 中华大藏经 第三十一册第六八四页)解说:佛经中多有受持一戒而得道的记载。
世间众生于浩瀚之法海,取其一瓢而饮,受持而行,也可祛除生死烦恼。
法句譬喻经 卷二载:有位大商贾,名叫波利,与五百估客入海求宝。
当时海神掬著一捧水问波利道:「海水多呢,还是这一掬水多?
」他答道:「这一掬水为多。
海水虽多,无益于应急时用,不能救那饥渴之人:这一掬水虽少,恰碰上渴者,便可持用与他,以救性命。
」(可参见 大正藏 第四册第五八五页)辨析:在故事的结尾,愚人的行为已经与初衷发生了背离,前者即开端,问题在于口渴找水”,后者即结果是能不能把水喝完”。
由佛教的教义来看,世人尽管不是愚人,至少也是未开智”之人,他们总是在有我”之中绕圈子,永远也无法满足。
要想彻底解脱,只有达到无我”的境地,才能不再患得患失。
一个人贫穷,就难免想有财富,有了财富又要名声、地位、长寿,永无休止,也永不安宁。
口渴要喝水,有了水,还非要喝完不可。
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能够从中体察出一点有价值的思想,即防止永无止境的利欲之心,是完全有必要的。
人生还是洒脱一点儿好,人到无求品自高”。
(摘自 百喻经注释与辨析 荆三隆 邵之茜著)供您思考:圣法法师在 百喻故事广释 中说:这个故事譬如我们众生自无始以来六道轮回,已经受无量无边的苦报。
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能解脱生死的方法。
又觉得佛法无边,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如何能学得完呢?
而且修行之路又那么遥远——三祇修六度。
何时才能修成功呢?
所以望佛兴叹!
不肯用功修行,也不肯研究佛法。
读一年书有一年的学问和知识。
读二年即有二年的知识学问。
就是不在学校读书,一面做事一面求学(在家)也可以升学,读书也并非考到博士学位不可——有多少知识就能做多少事情。
佛法流传世间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传来中国也已经有二千年历史。
佛法已经深入民间,和一般人的信仰打成一片。
可以说金字招牌老字号,外道常常欲利用这金字招牌而招摇撞骗!
又不肯虚心研究佛法。
只把佛法的名词盗窃来改造一下,或寻章摘句地参杂些邪知邪见,就胡乱说一通,欺骗了自己,又欺骗他人。
一盲牵众盲,相牵落火坑地入魔道。
这岂只是口渴不饮,而是饮毒解渴!
自残慧命,而且毒了无数众生的慧命,实在可怜可愍!
比那口渴不饮者还要可怜呢?
”圣法法师说:饮毒解渴,比那口渴不饮者还要可怜。
”好比因不能学尽佛法而不学,却把邪师邪说的话当作佛法来吸收,饮毒解渴”自杀法身慧命,此类愚人更可怜矣。
离开圣法法师所说至今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此类邪见邪说的影响越来越厉害,所谓佛经这么多,你能学得完吗?
”三藏十二部让他人去深入,我们用不着多学法,越学越杂。
”小智不及愚。
”必须等烦恼断了,才能深入经藏。
”使很多本有善根的佛弟子一听此话,便抛弃了广学多闻的心愿,违背了佛陀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和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教导。
相反,对此类邪知邪见却学而不倦,从此就陷入了乱法”、灭法”的罪业深渊。
【百喻经之五: 渴见水喻查看网站:[db:时间]】
相关阅读
目录列表
资讯列表
英语资讯
共0条评论
网友评论温馨提示: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请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