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热点
- 荷兰莱顿大学
-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
- 巴西圣保罗大学 University of Sao Paulo, Brazil
- 台湾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n Taiwan
- 科技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 上海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 泗水大学(Ubaya)
- 印尼大学 universitas indonesia
- 越南某大学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
- 菲律宾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英格兰简史 Good Queen Bess 英明女王贝丝(1558—1603)
发布时间:2025-01-05
来源:大学网站
英格兰简史 Good Queen Bess 英明女王贝丝(1558—1603)伊丽莎白一世是荣光女王、英明女王贝丝,她统治时期(1558—1603年在位)通常被视作英格兰的黄金时代,那是一个包容、胜利、传奇和愉快的年代,孕育了莎士比亚和英国文艺复兴。
在此期间,英格兰历史得到不断深化,从静态画面变为动态影像。
我们甚至觉得,也许很多人不了解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之前的人,但大家却十分熟悉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人。
我们知道他们建筑内部的设计,知道他们的服饰风格。
他们的语言从乔叟式的晦涩难懂转变为莎士比亚式的典雅流畅,从各地方言杂陈变为统一的民族语言。
此前的君主是通常是肖像形象,而此时的君主则成为有血有肉的个体。
伊丽莎白一世登基时只有25岁。
她的外表颇引人注目,她面容苍白,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一头浓密的红头发。
她喜欢打扮,衣着华丽,这是肖像画家们最中意的类型,也会给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加冕为王,典礼所采用的新教仪式是她事先亲自选定的,但她也特意为自己打算实行哪种宗教改革留下了多种可能性。
究竟是遵守她父亲亨利八世的遗嘱达成和解,还是推崇那些在玛丽一世登基后逃往加尔文主义盛行的欧洲、而如今回来恢复爱德华六世时期清教主义的新教极端人士和福音派人士?
伊丽莎白一世直觉认为,英格兰人民宁愿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愿得到他们不喜欢的答案。
她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模棱两可,这经常激怒议会和她统治期间最亲密的参谋威廉•塞希尔(William Cecil)。
她父亲亨利八世实行的是积极统治,而她实行的则是消极统治。
她父亲领导了一场改革,而她则巩固了这场改革。
然而这么做需要严格的自律和个人奋斗。
在统治大部分时间里,她处境危险,还经常与各方势力斡旋。
在英格兰君主册上,她和父亲亨利八世地位颇高。
她为君主统治带来了一种在诸多前任君主身上罕见的品质,这便是聪明才智。
伊丽莎白一世对一点很清楚,即英格兰不会再服从罗马教廷的权威,她重新实行亨利八世有关王权至上和宗教统一的法令。
在教堂装饰、法衣和宗教仪式方面比较宽容,但教会教义必须是新教教义,这方面事务由新任大主教马修•帕克(Matthew Parker)负责。
1563年,帕克就圣公会教义制定了 39条信条 (Thirty-Nine Articles)。
伊丽莎白一世十分虔诚,还保留着十字架等旧宗教物件,只要王位稳固,她愿意尽量做个宽容之人。
公众舆论最为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伊丽莎白一世会嫁给谁?
她的选择众多,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有瑞典国王埃里克(Eric of Sweden),有已故玛丽一世的鳏夫菲利普二世,还有很多权势较弱的追求者。
伊丽莎白一世显然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女人,她喜欢跳舞,也喜欢身边有年轻男子做伴,不过她认为任何婚姻都是危险的。
父母的经历为她敲响了警钟。
嫁给一位外国丈夫有可能产生海外纠葛,而嫁给一位英格兰丈夫又可能引起内讧和叛乱。
伊丽莎白一世知道,英格兰已经受够了这些。
还有一个她在玛丽统治时期相识于伦敦塔的人,这就是达德利勋爵(Lord Dudley)。
1560年,达德利的妻子艾米被发现死于乡间住宅的楼梯底端,此时关于两人的传言四起,这很可能是有人故意挑唆。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只是赐封达德利勋爵莱斯特伯爵和嘉德勋位爵士(Knight of the Garter)。
当议会催促她选一位丈夫的时候,她一如既往地表示自己将“统治并以处女之身死去”。
这样英格兰就会“有一位妻子,而非主人”。
不过也有人曾听她说过,如果她改变主意的话,达德利将是她的丈夫人选,自此达德利出门都会穿一件刀剑不入的短上衣。
达德利的妻子去世后,他保持独身达18年之久,最后娶了莱蒂斯•诺利斯(Lettice Knollys)。
伊丽莎白一世闻讯后怒不可遏,下令禁止她出入宫廷。
达德利和伊丽莎白一世之间的关系仍然很紧密,直到他1588年去世。
1559年,苏格兰充分展示了其制造麻烦的本事。
刚从日内瓦流亡归来的新教牧师约翰•诺克斯(John Knox)与苏格兰玛丽女王信仰天主教的母亲吉斯的玛丽(Mary ofGuise)之间爆发了宗教内战,玛丽女王此时17岁,与丈夫法国国王一起住在巴黎。
诺克斯的“重要教友”起草了一份盟约,旨在“维护、发表和确立上帝及其教会的圣道”。
诺克斯的不经之语惹恼了伊丽莎白,因为他认为“妇女的荒谬统治”会危害社稷。
双方冲突于1560年达到顶峰,玛丽女王的母亲遭到驱逐,紧接着苏格兰首次宗教大会宣布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
在嫁给法国国王仅两年后,玛丽女王便成了寡妇,她返回苏格兰爱丁堡开始其统治。
当代人物肖像:13岁的伊利莎白。
她经历了姐姐的反宗教改革,并在即位之后,继续贯彻父亲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玛丽女王是亨利七世的曾孙女,与英格兰和法国那些亲戚相比,她也拥有继承英格兰王位的资格。
她容貌美丽,芳龄不足二十,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谈情说爱和谋划之上,这令朝廷惊恐不安,但也正合其传记作者的心意。
她先是嫁了都铎家族的一位冒险家达恩利亲王(Lord Darnley),同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詹姆斯,詹姆斯迅速成为与苏格兰王位和英格兰王位血缘最近的男性继承人。
一年后,达恩利亲王被杀害,玛丽女王又嫁给了据说是杀害其丈夫的凶手的博思韦尔勋爵(LordBothwell)。
不到3个月,被她惹恼的朝廷要求其将王位让与她年仅一岁的儿子詹姆斯。
于是她南下去了英格兰,并希望表姐伊丽莎白一世能收留自己。
朝臣们疯狂地想要替女王寻找一位理想的夫君。
然而,伊丽莎白女王拒绝了所有的追求者。
但是,她在私下承认,假定改变主意,她会选择莱斯特伯爵。
伊丽莎白一世不忍拒绝这位皇家亲戚的请求,不过议会却惊骇不已。
议会认为,伊丽莎白一世发生意外的话,天主教徒玛丽女王就会继承王位,因此玛丽女王是个麻烦和争议不断的人物。
在 威廉•塞西尔注15的影响下,议会请求伊丽莎白一世以涉嫌叛国的罪名对玛丽女王进行审判。
玛丽女王被抓,不过之后一直舒舒服服地被关押在谢菲尔德城堡里,但就算在那里,她身边依然阴谋不断。
1569年,英格兰北部以诺森伯兰伯爵和威斯特摩兰伯爵(Earl ofWestmorland)为首的亲天主教势力发动阴谋叛乱,意在推翻伊丽莎白一世,拥立玛丽女王。
他们的盟友诺福克公爵也是亲天主教人士,他大胆无耻地要娶玛丽女王。
这起叛乱失败,诺福克公爵被押往伦敦塔,伊丽莎白一世经过多番犹豫之后,下令将他处死。
1570年,伊丽莎白一世被教皇开除教籍。
天主教一些不安分的人和伊丽莎白一世手下间谍首领弗兰西斯•沃尔辛海姆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玩起了猫鼠游戏,这引起了人们对英格兰天主教徒的猜疑。
天主教徒被称为不服国教的人。
这段时期有秘密联络暗号,有秘密团体,有“门口5标志”(five symbols atyour door),有假墙(false walls),也有基督教牧师的小洞(Jesuit priests’ holes)。
乌斯特郡海明顿(Havington)有一栋顽固派天主教徒所拥有的房子,房子里的小洞多得像荷兰干酪里的气孔(至今仍存于世)。
这些房子是一个叫尼古拉斯•欧文(Nicholas Owen)的木匠设计的,他狡猾异常,后来由于他藏身的房子被烧毁,他才被抓。
从某种程度上讲,伊丽莎白一世像撒克逊君主一样统治着英格兰,她通过出巡展示自己和王室的权威。
她和臣子们的足迹遍布英格兰各县郡,主要在比较安全的南部地区,富有的臣民们盛情款待女王,以期获得晋升。
1575年7月,在凯尼尔沃思(Kenilworth)城堡,女王的宠臣莱斯特伯爵盛情招待,一行人写诗、排戏、放烟花、玩逗熊游戏、打猎,在他家湖上打模拟海战,玩得不亦乐乎,一共持续19天之久。
城堡的大时钟自始至终都是被停止的。
女王还到访了伦敦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位于米德尔塞克斯郡的庭院,她晚饭时表示,如果在他家庭院中间建一堵墙的话,会“看起来更有气势”。
结果在女王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墙已经建好了。
而没那么富裕的贵族则会编造各种借口逃避女王御临,譬如家人去世、建筑工程延误、瘟疫等。
十余年来,伊丽莎白一世和行事谨慎的塞西尔使英格兰避开了欧洲肆虐的王朝战争和宗教战争。
虽然她同情北部的新教徒,但却不肯帮助他们,担心惹恼原本与英格兰相安无事的天主教国家。
1572年,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注16发生之后,这样的小心谨慎已徒劳无用。
在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of Medici)的挑唆下,大约4万名新教胡格诺派教徒(Huguenots)被杀,数千名教徒逃往伦敦避难,有关天主教暴行的故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
欧洲的新教徒向英格兰寻求帮助。
伊丽莎白一世拒绝了,她下决心要与法国和西班牙保持良好关系。
她为了国家私利采取妥协态度,对英格兰船长们的出格行为视而不见,譬如法兰西斯•德瑞克(Francis Drake)和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这些人打着皇室批准探索活动的旗号开始了利润丰厚的海盗生涯,他们专抢那些从新世界返航的西班牙大帆船。
1577年,德瑞克开始了史诗般的远洋之旅,他绕过美洲东海岸和西海岸,横穿印度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当然,他一路也抢劫了不少西班牙黄金。
在反天主教的狂潮下,不愿服从者只能在家中挖出供牧师藏身的密室。
图中是斯塔福德郡莫斯利家的密室。
英格兰渐渐被卷入伊丽莎白一世和塞西尔一度尽量避开的欧洲冲突,此时塞西尔已贵为伯利勋爵(LordBurghley)。
由于针对她的反清教联盟形成,伊丽莎白一世于1577年同意与荷兰达成协约,双方尽释前嫌,共同商议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王储安茹公爵(Duke of Anjou)之间的外交联姻。
这个提议最终失败了,因为安茹公爵被告知他必须放弃天主教弥撒,于是他礼貌地提议伊丽莎白一世嫁给他那位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弟弟阿朗松公爵(Duke of Alencon)。
阿朗松公爵的年龄只有伊丽莎白一世的一半,据说他像“一只呱呱叫的青蛙”。
有人印小册子嘲讽这桩婚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剁掉了作者的一只手。
直到两年后,她才承认这样的联姻是英格兰朝廷和民众所无法容忍的。
此事究竟是牺牲自我的外交选择,还是一个46岁的未婚女子做的白日梦,至今仍众说纷纭。
信奉天主教的欧洲此时也遇到了类似亨利二世的问题,谁会除去这个异教国王呢?
“她是个女人,只管着一座岛屿的一半。
”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 V)说道。
1584年,英格兰和西班牙的关系恶化,国内亲天主教分子阴谋不断,国外英格兰私掠船经常袭击西班牙船只。
由于惧怕进一步的侵略发生,数千名英国人自发签署“共同协约”(Bond of Association),旨在保护女王和新教免遭天主教徒攻击。
一年后,伊丽莎白一世放弃不干涉政策,下令雄心勃勃的莱斯特率一支军队去荷兰同西班牙人作战。
莱斯特抵达后,竟然同意出任荷兰总督一职,如此英格兰便被拉下水帮荷兰抵御西班牙。
女王闻讯后勃然大怒,她公开要求莱斯特卸去这一职位。
1586年,伊丽莎白一世听说西班牙正组建无敌舰队,她终于被迫直面玛丽女王带来的威胁。
心思细密的沃尔辛海姆发现了安东尼•贝平顿(AnthonyBabington)的一宗阴谋,他想刺杀伊丽莎白一世并拥立玛丽女王为王,据说玛丽女王对这宗阴谋持默许态度。
无独有偶,此时发生了一起西班牙侵略行动。
上议院和下议院请求处死玛丽女王:“放过她就是藐视我们。
”玛丽女王被判有罪,伊丽莎白一世签署处决令之后,却仍然不忍心下令实施。
委员会决定以女王的名义采取行动。
玛丽女王在佛斯林费堡(Fotheringhay Castle)被判决犯叛国罪,她走向城堡高墙内的牢房,戏剧化地开始朗诵一首诗,换上有红色内衬的黑天鹅绒裙子,这是天主教殉道者的装束。
她的头被砍掉后,众人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她的狗从她裙子底下拉出来。
伊丽莎白一世闻讯后伤心不已,她下令把那个执行她处决令的倒霉行刑官关押了起来。
这是对欧洲天主教的侮辱之举,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由此展开了他的“英格兰大业”,意在以玛丽一世合法鳏夫的身份夺取英格兰王位。
爱尔兰随时准备发动起义,苏格兰也准备好“让外来者从后门进入英格兰”。
1587年4月,德瑞克率兵大胆驶进西班牙加的斯港,有系统地摧毁了菲利普二世的大部海战舰队,其中包括30艘大帆船,他报告称已经“烧了西班牙国王的胡子”。
菲利普二世一年后恢复元气,派高贵但却缺少经验的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Duke of Medina Sidonia)率一支无敌舰队出战。
1588年7月,这支舰队扬帆起航,这是英格兰自维京海盗之后遇到过的规模最大的攻击。
整支舰队由151艘船只组成,总共载有8000名水手和1.
8万名士兵。
这支无敌舰队的计划是先去荷兰打败帕尔马王子(Prince of Parma)手下3万人的军队,然后再去英格兰。
舰队沿英吉利海峡北上的时候,船速更快、船体更小的英格兰海军等候已久,英军“拔了敌人几根毛”,不过这也只不过逼得西班牙舰队离开英格兰海岸。
在加来,西多尼亚公爵发现帕尔马王子压根没有开战的架势,只得下令舰队暂时停下,结果停泊布置导致他无力招架英军载满火药的火攻船。
见此情形,西班牙军只得四散溃逃。
乘胜追击的英军在格拉沃利讷(Gravelines)的战役中与西班牙舰队交火,西班牙军悲惨地被英军凶猛火力压制着,据说西班牙大帆船上多数是牧师,而不是炮手。
与此同时,伊丽莎白一世身穿一件银制护胸甲,前往蒂尔伯里(Tilbury),向在莱斯特命令下集结在那儿的英军发表演说。
据说她称:“我虽然长着一副柔弱女子的身躯,但我有一国之君的心胸,而且还是英格兰的君王……我不想令国家蒙羞,我要亲自拿起武器——我就是你们的统帅、裁判和颁奖人。
”不过在这件事上,其实并不需要军队。
随后,西多尼亚公爵逃往北海,将很多船只留在苏格兰和爱尔兰海岸,仅有60人活着逃回了西班牙,而英格兰无一人折损。
击败无敌舰队曾为伊丽莎白带来无限荣光,但实际上英格兰根本无力应对攻击,其海岸防御形同虚设,海军也几乎和西班牙海军一样装备不良。
幸好西班牙无敌舰队没再回来。
西班牙无敌舰队攻打英国,是继诺曼征服以后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英国在加莱海峡的格拉沃利附近采用灵活多变的火攻策略,由此预示了西班牙的战败。
1588年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苏格兰玛丽女王去世,西班牙被击退,清教徒纳瓦拉的亨利(Henry of Navarre)成为法国王位继承人。
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在其长诗 仙后 (The Faerie Queene)中称赞伊丽莎白一世为“荣光女王”(Gloriana):“荣光女神啊!
天恩和神圣王权的镜子,宏大岛屿的伟大女性。
”爱德华三世时期的侠士行为再次兴起,尤其是赞颂在同西班牙人打仗时身死沙场的勇士,例如作战中牺牲的诗人菲利普•锡德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
土地贵族和商人阶级开始掌握后修道院时期的社会财富。
修建宫殿不再是君主出资,而是富人出资,用来取悦君主。
先前功能性的建筑被展示性的建筑取代。
朗利特(Longleat)、哈德威克(Hardwick)、伯利和沃莱顿(Wollaton)等地座座庄园显示了都铎文艺复兴(Tudor Renaissance)的辉煌成就,这些建筑设计对称,以高塔、镂空护栏、石膏和带箍线条饰为特点。
一个名叫克里斯多夫•哈顿(Christopher Hatton)的朝臣在英格兰中部地区建了卡比(Kirby)庄园和霍顿比(Holdenby)庄园,准备作款待女王之用,可惜女王从未莅临。
另一位朝臣埃德蒙•哈曼(Edmund Harman)在其位于伯福德教堂内的纪念堂里雇用美国印第安人,以庆祝科茨沃尔德(Cotswold)布匹贸易的实现。
1588年,伊丽莎白一世失去了心爱的莱斯特伯爵,她将他称作“我的眼睛”。
听到他的死讯后,女王把自己锁了起来,直到几天后伯利勋爵撞开房门。
她把他写给自己的最后一封信一直保存到去世。
莱斯特伯爵和伯利勋爵两人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地位崇高,在她眼里,伯利勋爵是一个聪明无私的顾问,而莱斯特伯爵的身份却更加复杂。
莱斯特伯爵极其自负,诡计多端,行事鲁莽,他设法迎合女王奔放的天性,但又没有动摇她的统治。
莱斯特伯爵的去世,使得伊丽莎白一世的一丝光辉也随之离去。
“无敌舰队肖像”(Armada portrait)中的伊丽莎白一世浑身洋溢着皇家威严气势,一只手放在地球仪上,仿佛全世界尽在她掌握之中,脖子上戴着莱斯特伯爵赠给她的由600颗珍珠串成的珍珠项链。
年近60岁时,她在政治上一贯的谨慎态度有所改变。
1589年,伊丽莎白一世派德瑞克率军前去荡平西班牙无敌舰队余孽,不料失败而归。
他的海上抢劫副业也遭遇了失败,对此女王也有份投资。
霍金斯和沃尔特•罗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n)也遭遇了类似的失败,伊丽莎白一世对这群整日出入宫廷的年轻宠臣怒气更盛。
伊丽莎白女王抵达萨里郡的无双宫。
曾经作为亨利八世时期的英法两国文艺复兴设计典范,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女王对这些人采取了纵容态度。
伊丽莎白一世的新宠是莱斯特伯爵的继子埃塞克斯伯爵(Earl of Essex),他是一个性情暴躁之人。
1591年,他试图说服女王派自己去协助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对抗天主教联盟(Catholic League)。
荡平西班牙无敌舰队余孽对英格兰防御具有重要意义,可最终还是以惨败收场,女王一气之下表示再不会派埃塞克斯伯爵去国外。
1598年,伯利勋爵去世,他一生行事谨慎,是女王顾问班子里制衡强硬派人物沃尔辛海姆和莱斯特伯爵的主要力量,而如今,这股力量消失了。
一年后,伊丽莎白一世日渐昏庸,她对埃塞克斯伯爵的坏脾气让步,又派他率1.
6万人的军队前往爱尔兰征讨自封为爱尔兰国王的泰伦伯爵(Earl of Tyrone)休•奥尼尔(Hugh O’Neill)。
埃塞克斯伯爵是个能力不佳的指挥官。
他利用女王赋予的特权封赏亲信。
据说“他从未动一刀一枪,只会大加封赏”,被泰伦伯爵打败后,他立即求和。
他和爱尔兰首领泰伦伯爵私下议好条件,答应把整个爱尔兰都交给他,而自己将回去“以女王的名义”掌管英格兰。
于是他在英军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返回英格兰恳求女王答应他的议和条件。
女王当时正在无双宫(Nonsuch Palace)穿着睡衣休息,埃塞克斯伯爵竟敢直闯进去。
此时,女王无论如何不能再纵容他了。
他被以擅离职守罪逮捕,并被免去官职。
1601年,他勾结天主教徒和其他异见人士,发动阴谋政变。
当时,伯利之子罗伯特•塞西尔(Robert Cecil)是首席大臣,他是埃塞克斯伯爵的对立方,亲自带人前去追杀埃塞克斯伯爵。
在埃塞克斯伯爵被以叛国罪受审时,面对女王这群年事已高的造反臣子,塞西尔讥讽地称他们“聪慧卓群,品格高贵,剑术了得”,随后又谴责了他们的欺骗和背叛之举。
埃塞克斯伯爵随后人头落了地。
在这些事情发生之时,伊丽莎白一世逐渐暗淡的统治之光被后起之秀莎士比亚的才华照亮了。
比德打开了欧洲黑暗时代的一扇门,乔叟推开了英格兰中世纪晚期的一扇窗,而“艾冯河畔诗人”(bard of Avon)莎士比亚则展示了伊丽莎白时期英格兰洋溢着人文主义情怀的盛况。
他的诗歌是为私人客户而写,但他主要在伦敦戏院上演的剧目却是为买票欣赏的观众而作。
莎士比亚是一位戏剧天才。
在欧洲大多数国家,这种才能只被上流人士所见;可在英格兰,这种才能被慷慨地分享给剧院的每位观众。
莎士比亚笔下描绘的是中世纪英格兰的政治生活,但隐喻的却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他借古讽今,尤其是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理查三世等剧中人物。
哈姆雷特、夏洛克、马伏里奥和福斯塔夫等虚构人物十分贴近现实生活,人们很容易想象他们穿着现代服装的样子。
通过莎翁笔下的这些人物,我们现代人得以了解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的声音、情感、想象和社会生活动荡等。
在17世纪即将到来之时,伊丽莎白一世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
她的宠臣们都去了世或背叛了她。
她的国外活动耗费大量钱财,国库和船长们囊中空空,尽管他们的海上抢劫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却对日益壮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影响甚微。
对欧洲大多数人而言,英格兰是个大麻烦,而非一方强国。
1601年,议会抱怨伊丽莎白一世把行业垄断权卖给手下宠臣,时年67岁的女王在其“黄金演讲”(Golden Speech)中反驳道,她不是“一个贪婪的敛财之人”,而是一位冗累王位的守护者。
她用这番话结束了统治时期的最后一次演讲:“也许你们见过很多更能干、更聪慧的王子登上这个宝座,但你们却再不会遇到一个比我更加爱你们的人。
”爱是伊丽莎白一世争取民意的代名词。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其祖父位于里士满的宫殿内去世,她表示“只有”苏格兰玛丽女王时年36岁的儿子詹姆斯可以继承王位,他是一名新教徒。
尽管后期人们逐渐对她的统治心生厌烦,但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是在民众的爱戴和哀悼中过世的。
弥留之际,她的个人祈祷词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墓志铭:“当我周围几乎所有国王和国家在为生灵涂炭的战争和暴动烦恼之时,我治下和平;我主教会在受牵连之际,我的王国稳如磐石。
”她效仿父亲亨利八世奠定了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将英格兰团结在王权之下。
她为英格兰带来了荣耀与和平。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无疑是英格兰众多统治者中最伟大的一位。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复兴了撒克逊人的一项传统,即君主巡回访问各地区的民众,刻意彰显女王的财富和权威。
【英格兰简史 Good Queen Bess 英明女王贝丝(1558—1603)查看网站:[db:时间]】
在此期间,英格兰历史得到不断深化,从静态画面变为动态影像。
我们甚至觉得,也许很多人不了解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之前的人,但大家却十分熟悉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人。
我们知道他们建筑内部的设计,知道他们的服饰风格。
他们的语言从乔叟式的晦涩难懂转变为莎士比亚式的典雅流畅,从各地方言杂陈变为统一的民族语言。
此前的君主是通常是肖像形象,而此时的君主则成为有血有肉的个体。
伊丽莎白一世登基时只有25岁。
她的外表颇引人注目,她面容苍白,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一头浓密的红头发。
她喜欢打扮,衣着华丽,这是肖像画家们最中意的类型,也会给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加冕为王,典礼所采用的新教仪式是她事先亲自选定的,但她也特意为自己打算实行哪种宗教改革留下了多种可能性。
究竟是遵守她父亲亨利八世的遗嘱达成和解,还是推崇那些在玛丽一世登基后逃往加尔文主义盛行的欧洲、而如今回来恢复爱德华六世时期清教主义的新教极端人士和福音派人士?
伊丽莎白一世直觉认为,英格兰人民宁愿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愿得到他们不喜欢的答案。
她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模棱两可,这经常激怒议会和她统治期间最亲密的参谋威廉•塞希尔(William Cecil)。
她父亲亨利八世实行的是积极统治,而她实行的则是消极统治。
她父亲领导了一场改革,而她则巩固了这场改革。
然而这么做需要严格的自律和个人奋斗。
在统治大部分时间里,她处境危险,还经常与各方势力斡旋。
在英格兰君主册上,她和父亲亨利八世地位颇高。
她为君主统治带来了一种在诸多前任君主身上罕见的品质,这便是聪明才智。
伊丽莎白一世对一点很清楚,即英格兰不会再服从罗马教廷的权威,她重新实行亨利八世有关王权至上和宗教统一的法令。
在教堂装饰、法衣和宗教仪式方面比较宽容,但教会教义必须是新教教义,这方面事务由新任大主教马修•帕克(Matthew Parker)负责。
1563年,帕克就圣公会教义制定了 39条信条 (Thirty-Nine Articles)。
伊丽莎白一世十分虔诚,还保留着十字架等旧宗教物件,只要王位稳固,她愿意尽量做个宽容之人。
公众舆论最为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伊丽莎白一世会嫁给谁?
她的选择众多,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有瑞典国王埃里克(Eric of Sweden),有已故玛丽一世的鳏夫菲利普二世,还有很多权势较弱的追求者。
伊丽莎白一世显然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女人,她喜欢跳舞,也喜欢身边有年轻男子做伴,不过她认为任何婚姻都是危险的。
父母的经历为她敲响了警钟。
嫁给一位外国丈夫有可能产生海外纠葛,而嫁给一位英格兰丈夫又可能引起内讧和叛乱。
伊丽莎白一世知道,英格兰已经受够了这些。
还有一个她在玛丽统治时期相识于伦敦塔的人,这就是达德利勋爵(Lord Dudley)。
1560年,达德利的妻子艾米被发现死于乡间住宅的楼梯底端,此时关于两人的传言四起,这很可能是有人故意挑唆。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只是赐封达德利勋爵莱斯特伯爵和嘉德勋位爵士(Knight of the Garter)。
当议会催促她选一位丈夫的时候,她一如既往地表示自己将“统治并以处女之身死去”。
这样英格兰就会“有一位妻子,而非主人”。
不过也有人曾听她说过,如果她改变主意的话,达德利将是她的丈夫人选,自此达德利出门都会穿一件刀剑不入的短上衣。
达德利的妻子去世后,他保持独身达18年之久,最后娶了莱蒂斯•诺利斯(Lettice Knollys)。
伊丽莎白一世闻讯后怒不可遏,下令禁止她出入宫廷。
达德利和伊丽莎白一世之间的关系仍然很紧密,直到他1588年去世。
1559年,苏格兰充分展示了其制造麻烦的本事。
刚从日内瓦流亡归来的新教牧师约翰•诺克斯(John Knox)与苏格兰玛丽女王信仰天主教的母亲吉斯的玛丽(Mary ofGuise)之间爆发了宗教内战,玛丽女王此时17岁,与丈夫法国国王一起住在巴黎。
诺克斯的“重要教友”起草了一份盟约,旨在“维护、发表和确立上帝及其教会的圣道”。
诺克斯的不经之语惹恼了伊丽莎白,因为他认为“妇女的荒谬统治”会危害社稷。
双方冲突于1560年达到顶峰,玛丽女王的母亲遭到驱逐,紧接着苏格兰首次宗教大会宣布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
在嫁给法国国王仅两年后,玛丽女王便成了寡妇,她返回苏格兰爱丁堡开始其统治。
当代人物肖像:13岁的伊利莎白。
她经历了姐姐的反宗教改革,并在即位之后,继续贯彻父亲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玛丽女王是亨利七世的曾孙女,与英格兰和法国那些亲戚相比,她也拥有继承英格兰王位的资格。
她容貌美丽,芳龄不足二十,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谈情说爱和谋划之上,这令朝廷惊恐不安,但也正合其传记作者的心意。
她先是嫁了都铎家族的一位冒险家达恩利亲王(Lord Darnley),同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詹姆斯,詹姆斯迅速成为与苏格兰王位和英格兰王位血缘最近的男性继承人。
一年后,达恩利亲王被杀害,玛丽女王又嫁给了据说是杀害其丈夫的凶手的博思韦尔勋爵(LordBothwell)。
不到3个月,被她惹恼的朝廷要求其将王位让与她年仅一岁的儿子詹姆斯。
于是她南下去了英格兰,并希望表姐伊丽莎白一世能收留自己。
朝臣们疯狂地想要替女王寻找一位理想的夫君。
然而,伊丽莎白女王拒绝了所有的追求者。
但是,她在私下承认,假定改变主意,她会选择莱斯特伯爵。
伊丽莎白一世不忍拒绝这位皇家亲戚的请求,不过议会却惊骇不已。
议会认为,伊丽莎白一世发生意外的话,天主教徒玛丽女王就会继承王位,因此玛丽女王是个麻烦和争议不断的人物。
在 威廉•塞西尔注15的影响下,议会请求伊丽莎白一世以涉嫌叛国的罪名对玛丽女王进行审判。
玛丽女王被抓,不过之后一直舒舒服服地被关押在谢菲尔德城堡里,但就算在那里,她身边依然阴谋不断。
1569年,英格兰北部以诺森伯兰伯爵和威斯特摩兰伯爵(Earl ofWestmorland)为首的亲天主教势力发动阴谋叛乱,意在推翻伊丽莎白一世,拥立玛丽女王。
他们的盟友诺福克公爵也是亲天主教人士,他大胆无耻地要娶玛丽女王。
这起叛乱失败,诺福克公爵被押往伦敦塔,伊丽莎白一世经过多番犹豫之后,下令将他处死。
1570年,伊丽莎白一世被教皇开除教籍。
天主教一些不安分的人和伊丽莎白一世手下间谍首领弗兰西斯•沃尔辛海姆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玩起了猫鼠游戏,这引起了人们对英格兰天主教徒的猜疑。
天主教徒被称为不服国教的人。
这段时期有秘密联络暗号,有秘密团体,有“门口5标志”(five symbols atyour door),有假墙(false walls),也有基督教牧师的小洞(Jesuit priests’ holes)。
乌斯特郡海明顿(Havington)有一栋顽固派天主教徒所拥有的房子,房子里的小洞多得像荷兰干酪里的气孔(至今仍存于世)。
这些房子是一个叫尼古拉斯•欧文(Nicholas Owen)的木匠设计的,他狡猾异常,后来由于他藏身的房子被烧毁,他才被抓。
从某种程度上讲,伊丽莎白一世像撒克逊君主一样统治着英格兰,她通过出巡展示自己和王室的权威。
她和臣子们的足迹遍布英格兰各县郡,主要在比较安全的南部地区,富有的臣民们盛情款待女王,以期获得晋升。
1575年7月,在凯尼尔沃思(Kenilworth)城堡,女王的宠臣莱斯特伯爵盛情招待,一行人写诗、排戏、放烟花、玩逗熊游戏、打猎,在他家湖上打模拟海战,玩得不亦乐乎,一共持续19天之久。
城堡的大时钟自始至终都是被停止的。
女王还到访了伦敦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位于米德尔塞克斯郡的庭院,她晚饭时表示,如果在他家庭院中间建一堵墙的话,会“看起来更有气势”。
结果在女王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墙已经建好了。
而没那么富裕的贵族则会编造各种借口逃避女王御临,譬如家人去世、建筑工程延误、瘟疫等。
十余年来,伊丽莎白一世和行事谨慎的塞西尔使英格兰避开了欧洲肆虐的王朝战争和宗教战争。
虽然她同情北部的新教徒,但却不肯帮助他们,担心惹恼原本与英格兰相安无事的天主教国家。
1572年,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注16发生之后,这样的小心谨慎已徒劳无用。
在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of Medici)的挑唆下,大约4万名新教胡格诺派教徒(Huguenots)被杀,数千名教徒逃往伦敦避难,有关天主教暴行的故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
欧洲的新教徒向英格兰寻求帮助。
伊丽莎白一世拒绝了,她下决心要与法国和西班牙保持良好关系。
她为了国家私利采取妥协态度,对英格兰船长们的出格行为视而不见,譬如法兰西斯•德瑞克(Francis Drake)和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这些人打着皇室批准探索活动的旗号开始了利润丰厚的海盗生涯,他们专抢那些从新世界返航的西班牙大帆船。
1577年,德瑞克开始了史诗般的远洋之旅,他绕过美洲东海岸和西海岸,横穿印度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当然,他一路也抢劫了不少西班牙黄金。
在反天主教的狂潮下,不愿服从者只能在家中挖出供牧师藏身的密室。
图中是斯塔福德郡莫斯利家的密室。
英格兰渐渐被卷入伊丽莎白一世和塞西尔一度尽量避开的欧洲冲突,此时塞西尔已贵为伯利勋爵(LordBurghley)。
由于针对她的反清教联盟形成,伊丽莎白一世于1577年同意与荷兰达成协约,双方尽释前嫌,共同商议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王储安茹公爵(Duke of Anjou)之间的外交联姻。
这个提议最终失败了,因为安茹公爵被告知他必须放弃天主教弥撒,于是他礼貌地提议伊丽莎白一世嫁给他那位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弟弟阿朗松公爵(Duke of Alencon)。
阿朗松公爵的年龄只有伊丽莎白一世的一半,据说他像“一只呱呱叫的青蛙”。
有人印小册子嘲讽这桩婚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剁掉了作者的一只手。
直到两年后,她才承认这样的联姻是英格兰朝廷和民众所无法容忍的。
此事究竟是牺牲自我的外交选择,还是一个46岁的未婚女子做的白日梦,至今仍众说纷纭。
信奉天主教的欧洲此时也遇到了类似亨利二世的问题,谁会除去这个异教国王呢?
“她是个女人,只管着一座岛屿的一半。
”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 V)说道。
1584年,英格兰和西班牙的关系恶化,国内亲天主教分子阴谋不断,国外英格兰私掠船经常袭击西班牙船只。
由于惧怕进一步的侵略发生,数千名英国人自发签署“共同协约”(Bond of Association),旨在保护女王和新教免遭天主教徒攻击。
一年后,伊丽莎白一世放弃不干涉政策,下令雄心勃勃的莱斯特率一支军队去荷兰同西班牙人作战。
莱斯特抵达后,竟然同意出任荷兰总督一职,如此英格兰便被拉下水帮荷兰抵御西班牙。
女王闻讯后勃然大怒,她公开要求莱斯特卸去这一职位。
1586年,伊丽莎白一世听说西班牙正组建无敌舰队,她终于被迫直面玛丽女王带来的威胁。
心思细密的沃尔辛海姆发现了安东尼•贝平顿(AnthonyBabington)的一宗阴谋,他想刺杀伊丽莎白一世并拥立玛丽女王为王,据说玛丽女王对这宗阴谋持默许态度。
无独有偶,此时发生了一起西班牙侵略行动。
上议院和下议院请求处死玛丽女王:“放过她就是藐视我们。
”玛丽女王被判有罪,伊丽莎白一世签署处决令之后,却仍然不忍心下令实施。
委员会决定以女王的名义采取行动。
玛丽女王在佛斯林费堡(Fotheringhay Castle)被判决犯叛国罪,她走向城堡高墙内的牢房,戏剧化地开始朗诵一首诗,换上有红色内衬的黑天鹅绒裙子,这是天主教殉道者的装束。
她的头被砍掉后,众人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她的狗从她裙子底下拉出来。
伊丽莎白一世闻讯后伤心不已,她下令把那个执行她处决令的倒霉行刑官关押了起来。
这是对欧洲天主教的侮辱之举,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由此展开了他的“英格兰大业”,意在以玛丽一世合法鳏夫的身份夺取英格兰王位。
爱尔兰随时准备发动起义,苏格兰也准备好“让外来者从后门进入英格兰”。
1587年4月,德瑞克率兵大胆驶进西班牙加的斯港,有系统地摧毁了菲利普二世的大部海战舰队,其中包括30艘大帆船,他报告称已经“烧了西班牙国王的胡子”。
菲利普二世一年后恢复元气,派高贵但却缺少经验的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Duke of Medina Sidonia)率一支无敌舰队出战。
1588年7月,这支舰队扬帆起航,这是英格兰自维京海盗之后遇到过的规模最大的攻击。
整支舰队由151艘船只组成,总共载有8000名水手和1.
8万名士兵。
这支无敌舰队的计划是先去荷兰打败帕尔马王子(Prince of Parma)手下3万人的军队,然后再去英格兰。
舰队沿英吉利海峡北上的时候,船速更快、船体更小的英格兰海军等候已久,英军“拔了敌人几根毛”,不过这也只不过逼得西班牙舰队离开英格兰海岸。
在加来,西多尼亚公爵发现帕尔马王子压根没有开战的架势,只得下令舰队暂时停下,结果停泊布置导致他无力招架英军载满火药的火攻船。
见此情形,西班牙军只得四散溃逃。
乘胜追击的英军在格拉沃利讷(Gravelines)的战役中与西班牙舰队交火,西班牙军悲惨地被英军凶猛火力压制着,据说西班牙大帆船上多数是牧师,而不是炮手。
与此同时,伊丽莎白一世身穿一件银制护胸甲,前往蒂尔伯里(Tilbury),向在莱斯特命令下集结在那儿的英军发表演说。
据说她称:“我虽然长着一副柔弱女子的身躯,但我有一国之君的心胸,而且还是英格兰的君王……我不想令国家蒙羞,我要亲自拿起武器——我就是你们的统帅、裁判和颁奖人。
”不过在这件事上,其实并不需要军队。
随后,西多尼亚公爵逃往北海,将很多船只留在苏格兰和爱尔兰海岸,仅有60人活着逃回了西班牙,而英格兰无一人折损。
击败无敌舰队曾为伊丽莎白带来无限荣光,但实际上英格兰根本无力应对攻击,其海岸防御形同虚设,海军也几乎和西班牙海军一样装备不良。
幸好西班牙无敌舰队没再回来。
西班牙无敌舰队攻打英国,是继诺曼征服以后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英国在加莱海峡的格拉沃利附近采用灵活多变的火攻策略,由此预示了西班牙的战败。
1588年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苏格兰玛丽女王去世,西班牙被击退,清教徒纳瓦拉的亨利(Henry of Navarre)成为法国王位继承人。
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在其长诗 仙后 (The Faerie Queene)中称赞伊丽莎白一世为“荣光女王”(Gloriana):“荣光女神啊!
天恩和神圣王权的镜子,宏大岛屿的伟大女性。
”爱德华三世时期的侠士行为再次兴起,尤其是赞颂在同西班牙人打仗时身死沙场的勇士,例如作战中牺牲的诗人菲利普•锡德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
土地贵族和商人阶级开始掌握后修道院时期的社会财富。
修建宫殿不再是君主出资,而是富人出资,用来取悦君主。
先前功能性的建筑被展示性的建筑取代。
朗利特(Longleat)、哈德威克(Hardwick)、伯利和沃莱顿(Wollaton)等地座座庄园显示了都铎文艺复兴(Tudor Renaissance)的辉煌成就,这些建筑设计对称,以高塔、镂空护栏、石膏和带箍线条饰为特点。
一个名叫克里斯多夫•哈顿(Christopher Hatton)的朝臣在英格兰中部地区建了卡比(Kirby)庄园和霍顿比(Holdenby)庄园,准备作款待女王之用,可惜女王从未莅临。
另一位朝臣埃德蒙•哈曼(Edmund Harman)在其位于伯福德教堂内的纪念堂里雇用美国印第安人,以庆祝科茨沃尔德(Cotswold)布匹贸易的实现。
1588年,伊丽莎白一世失去了心爱的莱斯特伯爵,她将他称作“我的眼睛”。
听到他的死讯后,女王把自己锁了起来,直到几天后伯利勋爵撞开房门。
她把他写给自己的最后一封信一直保存到去世。
莱斯特伯爵和伯利勋爵两人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地位崇高,在她眼里,伯利勋爵是一个聪明无私的顾问,而莱斯特伯爵的身份却更加复杂。
莱斯特伯爵极其自负,诡计多端,行事鲁莽,他设法迎合女王奔放的天性,但又没有动摇她的统治。
莱斯特伯爵的去世,使得伊丽莎白一世的一丝光辉也随之离去。
“无敌舰队肖像”(Armada portrait)中的伊丽莎白一世浑身洋溢着皇家威严气势,一只手放在地球仪上,仿佛全世界尽在她掌握之中,脖子上戴着莱斯特伯爵赠给她的由600颗珍珠串成的珍珠项链。
年近60岁时,她在政治上一贯的谨慎态度有所改变。
1589年,伊丽莎白一世派德瑞克率军前去荡平西班牙无敌舰队余孽,不料失败而归。
他的海上抢劫副业也遭遇了失败,对此女王也有份投资。
霍金斯和沃尔特•罗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n)也遭遇了类似的失败,伊丽莎白一世对这群整日出入宫廷的年轻宠臣怒气更盛。
伊丽莎白女王抵达萨里郡的无双宫。
曾经作为亨利八世时期的英法两国文艺复兴设计典范,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女王对这些人采取了纵容态度。
伊丽莎白一世的新宠是莱斯特伯爵的继子埃塞克斯伯爵(Earl of Essex),他是一个性情暴躁之人。
1591年,他试图说服女王派自己去协助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对抗天主教联盟(Catholic League)。
荡平西班牙无敌舰队余孽对英格兰防御具有重要意义,可最终还是以惨败收场,女王一气之下表示再不会派埃塞克斯伯爵去国外。
1598年,伯利勋爵去世,他一生行事谨慎,是女王顾问班子里制衡强硬派人物沃尔辛海姆和莱斯特伯爵的主要力量,而如今,这股力量消失了。
一年后,伊丽莎白一世日渐昏庸,她对埃塞克斯伯爵的坏脾气让步,又派他率1.
6万人的军队前往爱尔兰征讨自封为爱尔兰国王的泰伦伯爵(Earl of Tyrone)休•奥尼尔(Hugh O’Neill)。
埃塞克斯伯爵是个能力不佳的指挥官。
他利用女王赋予的特权封赏亲信。
据说“他从未动一刀一枪,只会大加封赏”,被泰伦伯爵打败后,他立即求和。
他和爱尔兰首领泰伦伯爵私下议好条件,答应把整个爱尔兰都交给他,而自己将回去“以女王的名义”掌管英格兰。
于是他在英军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返回英格兰恳求女王答应他的议和条件。
女王当时正在无双宫(Nonsuch Palace)穿着睡衣休息,埃塞克斯伯爵竟敢直闯进去。
此时,女王无论如何不能再纵容他了。
他被以擅离职守罪逮捕,并被免去官职。
1601年,他勾结天主教徒和其他异见人士,发动阴谋政变。
当时,伯利之子罗伯特•塞西尔(Robert Cecil)是首席大臣,他是埃塞克斯伯爵的对立方,亲自带人前去追杀埃塞克斯伯爵。
在埃塞克斯伯爵被以叛国罪受审时,面对女王这群年事已高的造反臣子,塞西尔讥讽地称他们“聪慧卓群,品格高贵,剑术了得”,随后又谴责了他们的欺骗和背叛之举。
埃塞克斯伯爵随后人头落了地。
在这些事情发生之时,伊丽莎白一世逐渐暗淡的统治之光被后起之秀莎士比亚的才华照亮了。
比德打开了欧洲黑暗时代的一扇门,乔叟推开了英格兰中世纪晚期的一扇窗,而“艾冯河畔诗人”(bard of Avon)莎士比亚则展示了伊丽莎白时期英格兰洋溢着人文主义情怀的盛况。
他的诗歌是为私人客户而写,但他主要在伦敦戏院上演的剧目却是为买票欣赏的观众而作。
莎士比亚是一位戏剧天才。
在欧洲大多数国家,这种才能只被上流人士所见;可在英格兰,这种才能被慷慨地分享给剧院的每位观众。
莎士比亚笔下描绘的是中世纪英格兰的政治生活,但隐喻的却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他借古讽今,尤其是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理查三世等剧中人物。
哈姆雷特、夏洛克、马伏里奥和福斯塔夫等虚构人物十分贴近现实生活,人们很容易想象他们穿着现代服装的样子。
通过莎翁笔下的这些人物,我们现代人得以了解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的声音、情感、想象和社会生活动荡等。
在17世纪即将到来之时,伊丽莎白一世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
她的宠臣们都去了世或背叛了她。
她的国外活动耗费大量钱财,国库和船长们囊中空空,尽管他们的海上抢劫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却对日益壮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影响甚微。
对欧洲大多数人而言,英格兰是个大麻烦,而非一方强国。
1601年,议会抱怨伊丽莎白一世把行业垄断权卖给手下宠臣,时年67岁的女王在其“黄金演讲”(Golden Speech)中反驳道,她不是“一个贪婪的敛财之人”,而是一位冗累王位的守护者。
她用这番话结束了统治时期的最后一次演讲:“也许你们见过很多更能干、更聪慧的王子登上这个宝座,但你们却再不会遇到一个比我更加爱你们的人。
”爱是伊丽莎白一世争取民意的代名词。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其祖父位于里士满的宫殿内去世,她表示“只有”苏格兰玛丽女王时年36岁的儿子詹姆斯可以继承王位,他是一名新教徒。
尽管后期人们逐渐对她的统治心生厌烦,但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是在民众的爱戴和哀悼中过世的。
弥留之际,她的个人祈祷词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墓志铭:“当我周围几乎所有国王和国家在为生灵涂炭的战争和暴动烦恼之时,我治下和平;我主教会在受牵连之际,我的王国稳如磐石。
”她效仿父亲亨利八世奠定了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将英格兰团结在王权之下。
她为英格兰带来了荣耀与和平。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无疑是英格兰众多统治者中最伟大的一位。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复兴了撒克逊人的一项传统,即君主巡回访问各地区的民众,刻意彰显女王的财富和权威。
【英格兰简史 Good Queen Bess 英明女王贝丝(1558—1603)查看网站:[db:时间]】
相关阅读
目录列表
资讯列表
英语资讯
共0条评论
网友评论温馨提示: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请文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