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网站有你想看的世界大学网址网。
当前位置:大学网站 » 站长资讯 » 学习英语 » 英语文化 » 资讯详细 订阅RssFeed

选择热点

英格兰简史 Glorious Revolution 光荣革命(1688—1714)

发布时间:2025-01-05

来源:大学网站

英格兰简史 Glorious Revolution 光荣革命(1688—1714)1688年秋天,威廉率重兵横扫英格兰南部,詹姆斯二世手下军队不堪一击。

很多人倒戈相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有昔日取得塞奇高沼战役胜利的英国王军指挥官约翰•丘吉尔,他本人惯于见风使舵。

12月18日,威廉率军抵达伦敦,一切经过精心安排,场面盛大。

民众手持橘色彩带,荷兰士兵列队簇拥威廉走过骑士桥。

两年间,荷兰军队占领了伦敦各处要塞。

伦敦街道、旅馆和皇家宫廷处处都充斥着陌生的荷兰语。

毫无疑问,英格兰已经被外国占领了。

在威廉的默许下,詹姆斯二世逃往法国避难。

詹姆斯二世临走时甚至将英格兰玉玺(Great Seal)抛进了泰晤士河,如此议会就可以有借口认定他已象征性退位,之后推他的女儿登上王位。

然而,篡权之后,威廉不甘玛丽•斯图亚特配偶的身份。

他们夫妇俩要共同执政,如果玛丽在诞下继承人之前去世的话,那么奥兰治家族的人就是顺位继承人。

第二年4月,威廉夫妇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一同被加冕为威廉三世(1689—1702年在位)和玛丽二世(1689—1694年在位)。

信奉加尔文主义的威廉虽嘲笑了“这出加冕礼喜剧”,但却依然宣誓遵照“议会法令”实施统治。

后世辉格党历史学家对“光荣革命”探讨颇多。

在他们看来,光荣革命主张实用主义、不流血的革命,这与欧洲当时和此后的动乱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这场革命之所以没流一滴血,只是因为詹姆斯二世轻易认输。

事实上,英国内战和王朝复辟未能解决英格兰的宗教专制问题,也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议会民主制。

詹姆斯二世不想打仗,选择了逃走,可是很多人仍视他为英格兰的合法君主。

威廉率领荷兰军队非法侵略,以重兵取胜,要知道英格兰和荷兰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多久。

这一次,议会没有冒险。

议会不想再让天主教徒统治英格兰。

1689年制定的 宽容法案 (Toleration Act)可谓是保障宗教自由的“ 大宪章 ”,该法案重申昔日 布列达宣言 所规定的信仰自由,不过对象仅限于浸信会教徒、独立派教徒和贵格会教徒等新教反对人士,前提是他们认可“三一论”。

该法案将天主教徒和一位论派教徒排除在外,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其结果是比具体规定更广范围的宗教宽容。

同年, 权利法案 注27随后出台,重申 大宪章  和 权利请愿书 此前主张的自由权利。

议会有权征税、招募军队和发动战争。

法官是独立的,不受外界影响。

最重要的是,该法案声称:“实践证明,国王是天主教徒或其配偶是天主教徒,这与(英格兰)这个新教王国的安全和福祉背道而驰。

”“实践”一词从未说得这么铿锵有力。

后来又通过了 三年法案 (Triennial Act),规定议会任期为3年,不受君主意志的影响。

议会再次宣布自己拥有最高权威,作为立法机构的议会是英国宪法的核心所在。

这一次,议会胜利了。

威廉面临着无家可归的詹姆斯二世所发动的叛乱。

3月,前国王詹姆斯二世从爱尔兰登陆,他拥有法国的兵力和资金支持,意在掀起英国内战,这是他的朋友路易十四所希望看到的。

如今贵为马尔堡伯爵(Earl of Marl borough)的丘吉尔骁勇善战,他被派去守护威廉的荷兰边界,威廉则把主要精力放在爱尔兰上。

威廉花了整整一年才打败詹姆斯二世,以1690年的博因河战役(the battle of Boyne)为其终结。

与两个世纪前的博斯沃思原野战役一样,两位争夺英格兰王位的国王在一片原野上狭路相逢。

威廉被炮弹所伤,詹姆斯二世则被打败,被迫撤回法国。

对爱尔兰新教徒而言,威廉成为英勇的“比利王”(King Billy),并成为深受“奥社团成员”(Orangemen)崇拜的人物。

威廉已经成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军事指挥官,他似乎不再是荷兰抵抗战时期的年轻英雄。

他的外国人秉性不变,喜欢荷兰侍臣陪伴左右。

他患有哮喘,脾气暴躁,他离开郊外的威斯敏斯特,搬到空气更加清新的肯辛顿(Kensington)居住,经常呵斥身边人。

他与马尔堡伯爵在军队表现问题上意见不合,还和小姨子安妮经常争吵,安妮是莎拉•马尔堡(Sarah Marlborough)的好朋友。

两位女士给他取了个绰号“卡利班国王”(King Caliban),这是莎士比亚笔下 暴风雨 (TheTempest)剧中一个半人半兽形怪物。

不过,玛丽二世女王很受欢迎。

这对皇室夫妇很快表现出斯图亚特家族的奢华特性。

他们下令雷恩仿效肯辛顿和汉普顿宫设计一模一样的亭台楼阁。

詹姆斯•桑希尔爵士(Sir James Thornhill)后来在格林威治皇家医院绘画厅绘制了一幅壁画,画中将威廉描绘成亚历山大大帝,暴君路易四世被他踩在脚下。

奥兰治王朝的主要目标很明确:让詹姆斯二世消失在视线之外。

威廉的统治受到了议会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之间新出现矛盾的困扰,这令他想起了令人讨厌的荷兰议会政治斗争。

辉格党人支持威廉篡位,但却时刻提防威廉恢复斯图亚特家族的专制。

仍以丹比伯爵为首的托利党人对王权归于谁手没什么意见,但却强烈反对威廉发动对法战争,由于法国战争,威廉每年夏天返回荷兰,留下玛丽二世一人执政。

1694年,通过局部妥协,新的英格兰银行成立,国王可以通过银行筹集资金满足军需。

不过同年,玛丽二世感染天花,威廉不顾君王颜面,大哭大叫,被人架着离开她的卧室。

玛丽二世很快去世,威廉伤心欲绝,甚至考虑就此返回荷兰。

1701年,玛丽二世已去世7年,她信奉新教的妹妹安妮没有任何诞下男性继承人的迹象,议会面临着斯图亚特家族新教主义可能消亡的形势。

议会通过 王位继承法 (Act of Settlement),正式将斯图亚特家族的继承权转移到汉诺威家族(the house of Hanover)身上,由詹姆斯一世的女儿波希米亚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一支继承。

该法案坚称,君主发誓效忠英国国教,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发动海外战争,君主在英格兰居住,未经许可不得出国旅行,这很明显针对的是威廉经常不在英国国内的情况。

议会对其权力越来越一丝不苟。

威廉和玛丽决定远离浓烟缭绕的怀特豪尔宫,选择空气相对清新的肯辛顿宫,并且按照荷兰的传统来布置花园。

图中的远景是哈罗和汉普斯特德的起伏山脉。

此时另一宗王权事件震动了欧洲。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他没有子嗣,于是威廉和法国的长期冲突演变为更广范围的西班牙王位争夺战。

年迈的路易十四为孙子菲利普夺得西班牙王位,将法国和西班牙两大帝国、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大片领土合并在一起。

这使天主教欧洲融合在一起,并导致欧洲大陆权力失衡。

路易十四说道:“比利牛斯山不复存在。

”威廉怀疑法国国王会采取敌对行动。

1701年,詹姆斯二世在巴黎城外的圣日耳曼(St Germain)去世,他临死前宣布他的儿子“老僭王”(Old Pretender)詹姆斯为英格兰国王,争议声四起,威廉担忧不已。

这也令议会恼怒不已,投票拨款给威廉参战。

尽管威廉不喜欢马尔堡伯爵,但还是委派他出任总指挥,率领一支由荷兰、普鲁士和奥地利士兵组成的大军迎战法军。

这场英法战争最初因争夺西班牙王位而起,最终以各种形式持续了100多年,扭转了中世纪英法战争的可悲结局。

从前是法国抵御了英格兰扩张,此次却是英格兰抵御了法国扩张。

这次英法战争削弱了法国实力,使英格兰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战争刚刚开始,威廉的坐骑在里士满公园一处小丘绊了一下,他摔下马,跌伤了锁骨。

之后跌伤发展成肺炎,他于1702年3月去世。

詹姆斯二世党人,即拥护詹姆斯二世的人,在此后多年一直保留为“身穿黑色天鹅绒马甲的小绅士”举杯祝酒,然后打破酒杯的习惯。

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身材矮小,简单朴素,有痛风的毛病。

她登上王位,是为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

安妮多次流产,生下来婴儿也夭折了,共有18次之多,她登基后身边有亲信莎拉•马尔堡,由和蔼可亲的戈多尔芬亲王(Lord Godolphin)主持朝政。

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在诗中写到她在汉普顿宫的宫殿:“三个王国顺服的伟大安妮在此/有时候商议国事—有时候饮茶闲乐。

”茶和以其源出国命名的“瓷器”(China)此时广泛流行。

在欧洲大陆,马尔堡伯爵将法国人赶出默兹山谷(Meuse Velley),于1704年发动了军事史上卓越的一次急行军。

他领军逆莱茵河而上,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好在多瑙河河畔的布伦海姆(Blenheim)同盟友尤金王子(Prince Eugene ofSavoy)会合。

他们在布伦海姆会合后合力打败了一支法军,胜利的主要原因是马尔堡伯爵在战场上部署骑兵和步兵以及迅速调动兵力的才能。

布伦海姆一役将法军赶出维也纳,一贯排斥战争的英国民众为之群情激昂。

安妮女王晋升马尔堡伯爵为公爵,并赏给他牛津郡外伍德斯托克的一块土地, 范布勒注28在这里开始兴建一座以布伦海姆战役胜利命名的庄园,这是英国唯一一座被称为宫殿的私人住宅。

两年后,马尔堡公爵再次在拉米伊(Ramillies)打败法军,法国派4万多名骑兵上了战场。

然而路易十四拒绝认输。

在英国,安妮女王渴望将英格兰的斯特亚特王位和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位合二为一,她的愿望达成,两个王国正式合并。

这是出于英格兰“从后门”对抗法国长期威胁的安全需要,也是将苏格兰商人赶出新开辟的美洲殖民地英格兰市场的反威胁需要。

在伦敦和爱丁堡,双方就合并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苏格兰人显然对此持反对态度。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被派往苏格兰侦察政府动向,他报告说:“99%的苏格兰人反对。

”支持合并的苏格兰人的房子甚至遭到暴徒洗劫。

不过通过贿赂和游说等手段,女王最终争取到足够的票数,苏格兰议会通过了合并方案。

格林威治皇家医院经过描画的天花板:作为坚定的新教徒,威廉和玛丽仍然沉醉于斯图亚特王朝惯用的宏伟壮丽的建筑装饰风格,他们深谙皇室象征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1707年 联合法案 (Act of Union)规定,在合并后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Kingdom of Great Britain)议会中,苏格兰议员占45%。

安妮女王不仅是英格兰女王,还是爱尔兰女王。

5月1日,安妮女王前往圣保罗大教堂就两国合并一事发表感谢辞,她随身佩戴着嘉德勋章和苏格兰蓟花勋章(Scottish Order of Thistle)。

她表示希望两国“向全世界展示,两国一心”。

“展示”(appear)一词很是恰当。

与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一样,苏格兰人后来在英国军队、大英帝国和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不必说苏格兰自己18世纪的知识复兴。

在接下来一个世纪里,不列颠群岛各国人民塑造了“大不列颠”,除非是明显指代英格兰,人们开始使用“不列颠政府”(British government)和“不列颠人”(British people)等词汇。

不过这种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世界舞台上人们对不列颠的看法,特别当帝国处于战争和扩张时期。

但即便在20世纪,“英格兰”也往往被人用来指“不列颠”:士兵们“为英格兰”而战,诗人鲁伯特•布鲁克(RupertBrooke)诗里的异国“永远是英格兰”。

虽然安妮女王总是提起“两国一心”,但英格兰北部或西部边境并没多少人怀有这样的心。

英格兰人也许称“不列颠”为“英格兰”,但大多数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肯定并不这么认为。

苏格兰议会于1707年结束,但却在三个世纪后重新召开。

安妮女王,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君主,死后无子嗣,将王位传给了汉诺威家族。

1708年,首届英格兰—苏格兰大选后,辉格党执政。

身为忠实托利党人的安妮女王对此耿耿于怀。

她本质上是斯图亚特家族的一员,对曾推翻她父亲詹姆斯一世的辉格党人极其不信任。

同年,她深爱的丈夫乔治去世,这更是雪上加霜。

她是在私人“内阁”召开大臣级会议的最后一位君主,她不喜欢但却不得不将自己讨厌的政客纳入会议。

但在一件事上,她和辉格党人的意见完全一致,这便是继续马尔堡公爵的“伟大战争”。

此时的战争和中世纪时期一样,夏天打仗,冬天休整。

1709年,即使路易十四也清楚,应该寻求和平,可辉格党人迟迟不肯,鲁莽地要求路易十四让孙子菲利普放弃西班牙王位。

路易十四不答应,于是双方继续交恶。

1709年,双方经过新兵扩充后,重返蒙斯(Mons)附近的马尔普拉奎特(Malplaquet)战场。

马尔堡公爵和尤金王子率一支3万人的骑兵队伍出征。

结果又是马尔堡公爵取胜,但联军2万人战死,民众对此颇为不满。

马尔普拉奎特大屠杀激怒了托利党人,辉格党人也就此停止纷争。

各地教会纷纷宣扬和平,安妮女王解散议会。

在随后的1710年选举中,反战的托利党人赢得多数选票,在异见人士罗伯特•哈利(Robert Harley)的领导下掌权。

哈利爱好读书,政治眼光敏锐。

哈利成为领导人兼财政大臣,而后来成为博林布鲁克亲王(Lord Bolingbroke)的亨利•圣约翰(Henry St.

John)则负责外交事务。

他刚愎自用,是詹姆斯二世党人。

新政府成立之际,安妮女王和莎拉•马尔堡两人反目,哈利的女门徒阿比盖尔•希尔(Abigail Hill)成为女王的新宠,莎拉严厉指责希尔和女王之间是同性恋关系。

常胜将军马尔堡公爵逐渐失去了其在政治和宫廷的影响力。

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谴责马尔堡公爵挥霍军费的行为是英国麦得斯(Midas,传说中点石成金的国王)之举:“如今无视看台/长着驴耳朵和肮脏的双手。

”托利党人开始偷偷与路易十四谈判,结果马尔堡公爵被免职,詹姆斯二世党人奥蒙德公爵(Duke of Ormonde)取代他出任盟军统帅。

奥蒙德接受博林布鲁克亲王任命一事对盟军保密,意在避免战争、寻求和平。

法国人闻讯后欣喜不已。

路易十四非常兴奋,他表示形势的变化“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其结果是1713年的外交大事件,英法双方签署 乌得勒支和约 (Treaty ofUtrecht)。

该合约对路易十四的野心进行遏制,盟军得到了比4年前马尔堡公爵种种胜利后可能取得的利益。

双方同意奥地利控制如今为比利时的领土,英方利益范围延伸到地中海和北美洲地区。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西班牙将直布罗陀割让给不列颠。

乌得勒支和约 与其说是征服,不如说是谈判胜利。

托利党人主宰的下议院支持这份和约,但辉格党人主宰的上议院表示反对,安妮女王不得不安插多名托利党人进入上议院,从而保证该和约的顺利通过。

这是首次采用这个办法把未当选议院的意愿强加给当选议院。

马尔堡公爵自我流放到汉诺威,当时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尚未建成。

挂毯中的人物是参与布莱尼姆战役的马尔堡公爵。

他出众的军事战略使他成为英国乃至欧洲史上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安妮女王此时病倒了。

她认为是自己昔日夺走了同父异母兄弟“老僭王”的王位,于是鼓励詹姆斯二世党人和托利党人使者前往法国,要求“老僭王”放弃天主教信仰,好在她死后继承王位。

不过他坚决不肯这么做。

博林布鲁克亲王继续在议会建立一个詹姆斯二世党人派系,与他的搭档哈利针锋相对。

警钟此时响起。

辉格党人警告安妮女王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乔治王子:与他之前的威廉一样,他可能必须动用武力才能坐稳王位。

经验老到的马尔堡公爵在乔治的宫廷自我流放,据说他正在准备新的入侵力量。

1714年7月27日,在肯辛顿女王的卧室,两位大臣牛津伯爵(Earl of Oxford)哈利和博林布鲁克亲王爆发了激烈争吵。

两人互相指责,女王站在博林布鲁克亲王一边,要求哈利主动辞职。

接下来是一片混乱。

博林布鲁克亲王和身在巴黎的詹姆斯定期通信,博林布鲁克亲王离开王宫去议会争取众人支持詹姆斯继位。

然而,第二天,一群枢密院成员说服奄奄一息的女王任命高级官员什鲁斯伯里公爵(Duke of Shrewsbury)担任部门领导,专门负责按照 王位继承法 安排汉诺威家族继承王位。

如果安妮女王再多活一个星期,那么博林布鲁克亲王也许就能成功赢得议会支持,将王位交给詹姆斯,虽然这样违背了 王位继承法 相关规定,还会挑起内战。

事实上,保皇党人乔纳森•斯威夫特写道:“恰恰在时机即将成熟的时候,运气变差。

”安妮女王的去世标志着斯图亚特时代的终结。

虽然据说当时有55个人比 乔治注29更具备继承资格,但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合法王位继承人。

乔治登基后,英国君主制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国王们离开舞台中央,让位给了党派政治家。

【英格兰简史 Glorious Revolution 光荣革命(1688—1714)查看网站:[db:时间]】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温馨提示: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请文明发言!